第八章 不同的路(單)(第1/2頁)
章節報錯
走通了,但沒完全走通。
等到陳嶼告別了劉師伯一路找來,元陽峰上的於老道已經枯坐了半夜,數個時辰沒閤眼,面上疲倦好似要溢位,眼眶泛紅微腫,一副神思牽掛模樣。
到底為什麼……他想不通,自己明明已經在長風、玉旋、尺澤等穴竅內凝鍊出了氣息,那絕對是超越凡俗的力量,然而等老道士回過神來再想去依照預期中那樣徐徐圖之,以呼吸法引動穴竅共振、氣血和鳴之下汲取靈藥所蘊含物質的時候,他猛然發現體內的殘韻似乎殘得過於厲害。
無論如何都調動不了……奈何不得。
於啟猛用盡辦法,無名呼吸法篇全力運轉,雙臂都險些掐斷,依然沒能真正將那股氣息喚起復蘇。
“《玉華洞庭妙錄》有言,北穴解離離、解陰潰,氣玄妙華升方圓……穴內灌注氣息的法子便是從中取的靈感,只是緣何最後一步未盡全功?”
於啟猛回想記憶中數以千計的道經宗卷,有前輩修行奧妙,有散修悟道天地遺留,有大派高人饋贈,有少遊南北自自己撰寫明悟……思緒火花碰撞,各般真經妙法橫出,交織作一團難分難解。
如何越過這一關?
老道士冥思苦想,童子抱了書冊到身畔誦讀早課西歐唯有知覺。
沒有沉淪過久,他重新斟酌前後,梳理昨夜整個過程,取了圖文回顧並不斷刪改,又掏出數張符紙描畫勾勒,筆走龍蛇之際裹上一小片靈藥草葉,吞入口中。
古有《萬符龍壤法》,乃太平道的真傳法門,於啟猛亦知曉一二,今日正巧用出,哪怕在其餘清微道士眼中的旁門左道他同樣不忌諱,一番嘗試,卻是呸呸幾聲吐出來。
緊皺眉頭看向溼答答包裹在靈藥外的玄黃符紙——毫無效果,或者說,比直接含服還要無用,紙張的沙粒感混合硃砂勾勒下的刺激氣味,難能他還做到了閉目寧神,然而最後連一縷靈輝都未能提煉出來。
難不成是沒有以血浸之的緣故?
念頭一起,於啟猛很快搖頭否定,莫看現如今山下沸沸揚揚的太平道法制符結草、玩風弄水,將山符法派發揚光大,但真正的太平道卻是不講究那些稀奇古怪的規矩,之所以看著神神叨叨,便在於傳世之後為了更多更廣的信徒所做。
箇中緣由於啟猛心下明白,只是回落在眼前,符紙似乎派不上用場,他正在沉吟,要不要再試試丹鼎法派的汞丹之術。
合煞、山符、丹鼎、淨明。
太平道、清微道、乾陽道、真一道。
四法四脈作為當世顯盛,他皆略知一二。
然而手中靈藥卻如同頑石,任憑他操弄,水火難浸,除去已無名呼吸法牽引一縷氣息之外,再無動靜,彷彿死去。
正當老道士苦苦糾結、兩旁男女道僮好奇張望時,一道青光自遠天飛遁而來。
肉眼難見,唯有突兀見分撥兩側的白雲留下些許痕跡。
卻是無人在意。
陳嶼到來,時間上稍晚——多耽擱了大半日功夫,他別下浮田獨自去了廣庸各處看顧一圈,化虹飛遁,主要瞅一眼自己投落的元神之種現狀如何。
順道的,發現有一部分門派勢力似乎收集了不少靈植,雖說無論保養還是利用方面都不得其法,在不明底細的情況下各方本能地參照古籍記載那般,只一個勁選些所謂桃木、檀木、玉石之類的物件盛裝靈植,然而未曾封存法術的盒子不管如何材質,在天地大過濾的效應面前實難存留多少靈性。
短短月餘,據他觀察已經有近兩成的靈植出現枯萎跡象。
剩下的同樣狀況不大妙,腐敗枯朽遲早的事。
“看來當初在大陣中存放的靈植還是有些過多,浪費了不少。”
實際上,陳嶼對這些收穫了靈植的勢力本抱有期待,畢竟是一種嶄新植株出現在眼前,有著全新未知的藥力,結果一個個奉若瑰寶,要麼捨不得動用恨不能作為傳世之物子子孫孫流傳千百世,要麼便是胡亂使用。
東拼西湊一大堆所謂的“仙材”“天地大藥”“仙根靈根”……總之,大鍋燴後得到的只剩一團黏糊糊不堪入目的殘渣。
“山下人念豐沛,與青瓜不同,他們獲得的靈植多以春黍、秋刀麥為主,夾雜幾種異變不大的灌木野果靈植,這些靈植難以抵禦人念,在磅礴汪洋衝擊下靈性駁雜得更快,迅速就會潰散掉。”
凡塵俗世不適合靈植生長,亦不適合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