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於啟猛創法(單)(第1/3頁)
章節報錯
九月初四,清風消退炎熱,漸顯幾分陰涼爽身。
城中熙熙攘攘,行人摩肩接踵,往來不絕。
值此世道艱辛之時難能有這般景緻。
有人觀之悵然,好似回去了數十年前的安康年歲,然而下一刻便有陣陣喧囂吵鬧撞來,火熱中隱隱交織的迫切與慌亂將眼前的繁盛場面活生生剖開,顯露出最內裡的混亂與調敗。
烈火烹油,回光乍現罷了。
米糧、肉食、布匹、油鹽,此類種種一路高漲,宛若決堤而起的洶湧潮水,令人望而生畏。
眾人在哄搶,不能不搶。
亦有人乘勢哄抬。
一時間擁擠在各處都有彰顯,平民、世家、門派,凡有人居之處無有例外。在維持了近一年的安穩後,位在西州偏遠的廣庸府也終究還是沒能逃掉,一步步滑入到大勢洪流中去,再不復往日艱難支撐的安定。
平城作為府治所在,儼然有了亂景流露。
城外數里,元陽峰。
星夜高懸,老道士面容平靜,自脫出正元觀後,山下一應凡俗瑣事便與之無關無礙,話雖如此,然今時今日所見之亂象依舊不免令其泛起些許波瀾在心頭,不過官衙依舊在,武林道派之事亦有正元觀掃尾,總歸局勢遠未到動用他一個糟老頭子的險惡地步。
再者,真要下山又能如何?
“分分合合,天下大勢,修道修心,唯有把持自我念頭,貫一至終,否則有朝一日總有清算。”
這便是沾染紅塵,腦中思緒萬千,於啟猛身披長袍,攏起雙手定定往山外的空淨天穹眺望。
年輕時,他曾出遊西州以外,中原諸派、北地道門、南疆巫蠱、東洲岐黃。與左道大師共進,亦同兵戈儒墨諸家傳人促膝長談,更有穿著奇模怪樣自言袈裟的釋教門徒前來詢論,同樣未拒絕。
見聞不少,經歷頗多。
若非博覽眾家之長短,又豈能熔鑄出一身道學,敢稱人世真修。
於老道所學極雜,從始至終沒有多少門戶之見。道門四脈皆有涉獵,早已超脫了正元觀傳承。
正是如此一位見多識廣者,哪裡又看不出興衰更迭就在眼下。
少有出山,卻未必不知天下大勢。
大河濤濤,以南常年烽煙瀰漫,百姓十不存一;大河以北,北齊虎視眈眈,日夜逡巡只為啃下這塊秀麗山川大地。
偏生那高座之上的,是個不學無術的昏聵君王,滿朝諸公亦差不了多少。他們的心裡估計從未有過權財以外的分毫。
“元氏時日無多,回天乏術囉。”
揣著手,老道士淡淡吐出一句,隨著涼風遠去,散在山野中。
猶記得上次進入福地前,石牙縣海雲觀的那位老友還與他論說,屠夫出西州後揮斥方遒,領大軍追亡逐北堪定動亂無以計數,中原一時風平浪靜。
他說只是暫時,天下分合有數,利害二者的關鍵不在上,而在下。
至於一群修道之人摻和進這趟渾水中去,於啟猛並不看好如此作為的下場。
太平道已經足夠折騰了,鬧得風風火火,本來求的是一個捨命搏太平,結果到頭來裡外不是人,現在如同過街老鼠被各方追殺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