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半天,爬上爬下,時不時飛至到空中用手比劃,目力用盡,俯瞰青峰。

陳嶼將精神力運轉到了極致,眼中有金銀神光流轉,思緒交觸,不斷演算推導著這道超大陣法的佈置。

覆蓋一座山,即便山體不高不險,在這一帶遠算不得奇山峻嶺,然而範圍卻著實不小,相比之下,雲鶴觀邊上幾方田地則顯得袖珍,百分之一大小都不到,兩者的佈陣難度宛若雲泥,無法相提並論。

自從定下打算,這兩日他已經飛遍了石牙,眼下這一座算是能夠入眼的,體量雖大但也沒有到高絕至極的地步,倒不至於看一眼就讓人心生退意。

“山體倒扣,兩側凹凸,粗略看去彷彿一口面南朝北平躺的四足鼎。”

當然,這是從山坳口來看,至於飛在天上的陳嶼眼中便沒了那些浮想,山勢太平、少了幾分崎嶇, 自然所成的‘鼎’的四足更是歪歪扭扭, 很不規則。

一道陣法定然是不夠的,縱使作為引子和承載核心的靈土數量上滿足,但真若想要一口氣將整座山吞下,輔助陣法運轉與維持的符牌必然超乎想象。

“十六萬一千九百個節點……”

陳嶼嘟囔一句, 視線在拂過整個山頭後心中略一盤算, 這意味著整體維繫陣法所需的符牌至少得四千四百枚。

這還是排除了一些可重疊節點後的大致數目,具體下來只多不少。

與此同時優勢也很明顯——完整。

佈置起來順暢, 依照預想中的節點順序一路埋符牌即可。

但問題同樣顯眼。

“太大了。”

如同浮起的水泡, 越大,外側能形成的連線就越是孱弱, 稍不注意便會斷裂。

不同的是氣泡破開的緣故是重力與壓強, 而陣法則是因為符牌埋在地下,輻射而出的力量不足以支撐數十丈乃至數百丈空間。

越向外,力量越後繼不足。

幾千幾萬個符牌聚合在一起, 也大概只能給山頭披上件過於緊緻且易碎的稀薄外衫。這與陳嶼想要的有些不符。

“靈土可以浮在空中承載一些力量,勉強解決了後一個問題,但陣法不夠穩固這點實在為難,不是幾捧土就能搞定的。”

思及此,加上此地的地勢、密林以及匍匐其間的野獸,這些無疑會對符牌的效力產生更多不可控的影響。為了留出容錯空間, 他退了一步, 還是選擇更為樸實的法子——用多個陣法拼接,再試著新增一些手段令其融為一個整體。

搭積木, 和天外天挖洞、重鑄元神一樣,陳嶼很拿手。算是繼種田、做菜、釣魚之後的新三板斧。

山體不規則,這次積木並不算好搭。

不過他沒想過要去梳修繕理, 哪怕有崩山咒一寸寸挖掘,所花的時間精力也過於超出。

這一回選擇的山峰符合自己預期, 有一定難度, 但並不令人絕望。故而並未生出去石牙縣以外另擇他處的念頭。

“巨大的陣法雖是第一次親手操刀, 不過倒是可以藉此機會攢些經驗, 以後青台山道觀乃至浮空田都能用到。”

不僅如此,手上的洞悉術一直在不斷改動, 想要向著預設的自助化方向前進。

進而分擔一些沒太大意義的重複性演算。然而從最初到如今,問題雖然解決了不少,但陸陸續續有新的難點冒出,始終沒能真正完善。

“這次或許是個契機。”

涉及數以萬計的節點運算以及複數陣法的拼接運轉, 假若洞悉術參與並無誤的話, 這道術法內部關於靈性、節點、術法的資訊填充將更趨圓滿。

洞悉能力得到提升是必然, 每一份法力所能驅動的算力無形中也會增幅,就是不知道最終能成長到什麼地步。

“無論怎樣, 經過這一次,到時候洞悉術應當真正具備了自助自動的基礎。”

還差的, 便剩下固化後的載體了。

過去數月中陳嶼曾嘗試過,但大都失敗,寥寥幾次運氣極佳將術法固化,卻發現承載的木牌石牌都不能滿足這道已經面目全非的術法的要求。

施展出的效果與預期相差極大。

不過, 他沒有徹底放棄,最近剿匪的經歷讓陳嶼在銅鏡上多花了些心思, 隱隱間生出了幾分將二者糅合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