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第一境,煉己。”

煉己,兩重含義,一者強大意識孕育精神力,一者沸騰氣血,滋養身軀氣力。

這種養煉到了最後,相互配合下才能真正引發質變——他當初經歷的第一次蛻變,五臟、元血、精神……種種特異皆由此發始。

煉己為築修行之基,基礎打得越好往後內採、外採便能走得更快更順。

這一點在陳嶼身上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甫一蛻變,精神力磅礴無匹,直接洞開了泥丸宮。

“築基煉己第一階段,需將意識養至極限,氣血旺盛如火。而後第一次蛻變,演化出精神力,洞悉內外。”

築基煉己第二階段則涉足內炁糅合變幻,包括引炁入竅、配合初生的元血將身軀養練至更高層次。

氣血外化、力貫千鈞不過等閒。

至於第三階段,便是炁種煉五臟以及換血,從而觸發肉身的蛻變。

至此,精神身軀二者都不似凡俗,炁自生,便是踏入了內採之境。

內採食炁,呼吸術登上舞臺,與此同時炁足以篆刻陣紋、製作符牌、施展一些手段。

陳嶼書寫至此,一時腦袋裡也不禁打起了轉,蓋因當時踏入內採後值得琢磨和探尋的方向太多,從六月一直到十月,近五個月裡有不少操作在如今回想起來都並非必要,有些聊勝於無,有些則只能說險些幫了倒忙。

譬如養炁經絡,當時構築全身,後來便漸漸捨棄,尤其在填炁入體後,養炁經絡的法子實在談不上突出,僅在初始時減少了些許損耗。

“就這樣吧,暫且如此寫。”

其實在陳嶼想來,比起一開始的築基煉己,內採食炁刪刪改改後餘留下一些必要步驟後,便發現遠不如前者豐富。

內採、外採……

他如此覺得,終歸無論內採外採,都是以採食某物而後壯大另一物為主。

內採以精神、胎息為食養出內炁,外採以精神、胎息、內炁、靈性等為食弄出了法力。

以後若是走得遠了,境界多一些的話倒是可以將這兩個並作一起,食炁餐霞聽著就好聽得多。

搖了搖頭,按耐下這些有的沒的,他寫寫停停。

“這樣一來,修行便有三境。”

築基煉己、內採食炁、外採餐霞。

實際只能算兩個大境界,不過就現今而言如此劃分也並無問題。

這樣一看就通暢多了。

陳嶼以小篆書寫完成,不過並未拮据聱牙,用詞淺白,畢竟給自己看,沒必要弄得太花哨。

“以後還是用簡體字吧。”

他感受著體內愈發壯大的法力,與之相對的則是內炁日益頹靡,然而用法力刻寫文字實在太過於奢侈,六份內炁混著三份精神力、一份胎息以及兩份靈性才能合成一份法力,可想而知其數目之稀少。

至今內炁快要轉化殆盡,卻始終只有薄薄一層,他將之引入到下丹田中,發現法力對其有種奇特的同化,原本漆黑如墨且極具排斥的下丹田在此刻竟是漸漸褪去了墨色,變成了青黑相間的顏色。

法力捨不得,內炁快耗盡,恢復起來也是一日少過一日,相比小篆,簡體字就要簡化得多,耗費也能少些。

不過遲早還得用上法力,但那估計得是很久以後了,陳嶼打算在最後這一批內炁轉換完全之前將想要書寫的東西記下來一部分。

此番梳理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應該都不會再花費這般精力去如此做了,除非他在極短時間內又踏入了另一個階段。

再說吧。

……

十月二十四日,陳嶼盤膝坐於青石之上,面朝朝陽,微光閃動,有若紅潮氾濫天際,澎湃著,洶湧不斷。

朝霞升騰,撫照在山間。

落在道人面上,一捧青光流轉,旋即在悶沉響聲中,絲絲縷縷的霞光竟好似活了過來,歡欣雀躍著與他相合。

良久,陳嶼睜開雙目,體內的法力隨著餐飲霞光而變得飽滿,略微圓潤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