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想,之前是內採食炁,豈不是說這一階段該叫外採餐霞?”

細細一琢磨,陳嶼覺得挺好,食氣餐霞聽起來更符合他腦海中固有的修行者形象,雖說他這裡的‘炁’有些不大一樣。

霞也不同。

但大差不差,意思到了就行。

……

之後幾日,他便從窩在山上搞東搞西變作了窩在山上專心致志摸索體內霞光。

連著內景都沒時間去探索,藥田菜園照顧也是三天兩頭才一次。

不過收穫不菲,陳嶼發現這玩意兒確實要比內炁、精神力之類要好用太多。

無論是描刻陣紋、佈置陣法,還是施展一些法術,即便當初那些只能算得上戲法的手段在霞光支撐下也變得有模有樣。

唯一可惜的是,乘風吐霧術依舊飛不起來。

“術的問題。”他已經開始把這些耍把式刪改修正,結合之前的一些心得,準備藉著霞光的力量搞個真術法出來。

那一晚凝聚出的火球就是最好的模板與方向,不過現如今關於操控還存在不小問題,凝聚了放不出去容易誤傷自己。

除此外,內採呼吸術也正式晉升為外採呼吸術——實際上兩者有很大不同,一個作用內採,以內炁為目標,一個作用天地霞光,主要用於吸食靈性。

兩套呼吸術各有主攻,不過對如今的他而言顯然前者已經不合時宜,於是燒錄了一部分在竹簡上,放在了雜物間的書架中。

添為第一部由陳嶼創出並完善的修行功訣。

至於名稱……就叫《呼吸術》,陳嶼倒是想了不少花裡胡哨的名字,不過最後還是沒用上。

這一套是上部,下部便是剛剛弄出的外採呼吸術,只是後者脫胎前者,上手沒多久,不少地方還得細細打磨,當初內採呼吸術從草創到完善修改了不下千次,來來回回好幾個月。

外採呼吸術估計只會更久,這一次物件是外界天地以及那些搞不清來歷的靈性和霞光,難度直線上升。

外採餐霞,陳嶼最終仍然是如此定下來,對於立志要在種田之餘走出一條新路的他而言,算是踏上了新階段。

內採精神與胎息而食炁、外採天地精靈而餐霞。

炁與靈合,則有了如今盪漾腑臟中的霞光——他將之喚作法力。

其實一開始是想叫真元、靈元的,不過仔細考慮後果然還是〈法力〉這個稱呼更貼合修行氣質。

陳嶼不曉得自己如今算不算修仙,不過一路走來雖然磕磕絆絆,可此時回頭看去竟也是走出了不短的距離。

“就當我是在修仙好了。”

一個不會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劣版修仙者。

在探究法力作用的過程中,他同時也在梳理,將過往走過的路整理出來,並非是一定要教授或是外傳,單單覺得雁過留痕,至少讓這痕跡變得整齊好看些,別太歪扭潦草。

當然,更多還是為了對以前進行一個回顧,反省問題,吸取經驗,以待將來。

“吸食靈液以強大己身、蘊養意識…”

午後,趁著休憩時刻,陳嶼抱著竹簡用內炁在其上勾勒文字。

“這一階段意識是重點,需要不斷強化至腦域所能承受的極限……直到孕育出真正的精神力……”

“精神力,無形無質,初時可離體數寸左右,或有刀刮火烤暴風捲弄的異樣……”

指尖停頓,他眉頭皺起又鬆開,手中重重一捏,將竹片化作瓣瓣碎片,轉而再次拿起旁側一枚,重新燒錄。

精神、意識、氣血三者關係緊密,尤其最後一者往往被忽略,縱然陳嶼有時也會不經意間忽略,因為元血一直以來的作用都不算明顯。

不過拋開氣血肉身談修行,無疑是走不遠的。

在他看來,自己所鼓搗出的新路目前只這一條走法,旁人走不得,需要靈液配合,而吸食靈液除了陳嶼這般有無垠意識海作為依靠,便只剩黑魚一樣由於某種意外提前吸食靈性,誕生意識光團。

這是精神力的雛形,勉強能擋住面對靈液時的本能慾望。

既如此,肉身的蘊養便不可避免,這是精神強大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