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無題(第1/3頁)
章節報錯
掛了小半個時辰,小鹿總算得以從樹枝上脫落。
法力解開,甫一落地便揮著蹄子遠遠逃離,不敢再靠近桃樹。繞著樹幹轉了半天,朝著樹頭望了又望,終究還是放棄。
去了院子裡找黑魚。
另一邊,陳嶼正緩步走在山道。一左一右飄著兩塊灰石,個頭不小,瞧著有百斤上下。
融匯熟練精神力如何才有效?對此經歷了數次精神暴漲的他很有心得,一言貫之用就是了。
多用多練,自然而然可以融會貫通。
此刻他以精神外放託舉大石頭,上下舉動起伏,一來可以習練精神,二來這種方式需要保持較高集中力,用以鍛鍊一心二用最是方便。
雖說效果並不突出,日積月累下總能收穫一些。
陳嶼散著步,一邊走,面龐平靜,口鼻下隱隱有白霧吐露,呼吸頓挫之際揚起輕緩悶響。
既然出來了,都是練,那外採呼吸術便也就掛在了身上,趁著此時一同搬執行轉,外放的精神力託舉灰石的同時還能幫著掃視腹腔內府,配合呼吸術調整節奏。
時而徐徐若風絮,時而莽莽似奔雷。
一次又一次口鼻吐納中,輕重、緩急皆有修正。
道門先賢有言,呼吸者,內息最上。
可惜修行許久,自創了不少法門,他卻始終找不到經卷裡那等‘冥冥胎守’的意境,縱然跨入道境多次,也未曾有發現。
某一刻,他面相山崖之下,雲蒸霧靄中煙霞騰轉。
轟!
猛然一聲像是重錘敲擊鼙鼓,響徹山頭。
轟隆隆——
又幾聲連綿,此刻尋著源頭細聽去才發覺來自陳嶼腹部。
衣袂飄揚,皮下彷彿熱泉湧蕩,一道道彙集臍下位置,宛若雷鳴的動靜正是從此間遙遙驚起。若有人能穿過皮肉看至深處,便能驚訝發現那一方方原本應靜靜待在血肉組織內的臟器此刻劇烈顫動,皮膜交觸不斷,一寸一毫尚且不覺,但當包括心肝脾肺等諸多器官齊齊震顫時,大江匯東海!聲震體外。
這一幕很驚人,能看見臟器的每一次震動都會撕裂一些肌肉膜質,但很快又會復原,新長出的嫩肉無論韌性還是其它都要勝過之前。
星輝斑斕,霞光流轉其上。
陳嶼止下動作,停了內府交觸。他望著山下,心中卻對這種足以令山下無數武人爭得頭破血流的內練手段興趣寥寥。
腑臟早早蛻變過一次,接下來只需要按部就班以法力蘊養肉身,期間餐霞引靈性澆築,二次蛻變幾乎水到渠成。
和第一次不同,這回身軀與腑臟將齊頭並進,不會出現內府過強而影響到肉身的情況。
當初剛蛻變時便有這跡象,好在元血磅礴,一次換血讓他有驚無險將之度過。
這一次蛻變必然比過往更劇烈,所帶來的效果也將遠非早前所能比擬。所以他這段時日很少主動淬鍊腑臟。
因為沒必要。
臟器與肉身本就一體,以往的他對此理解不夠,走著走著險些區別成兩端,如此做法一開始或許能練出一些東西,但長此以往必然會發生錯亂。
精神蛻變後,這些之前少有關注的點漸漸被注意到,尤其隨著靈性霞光每日的餐飲吞服,法力強大的同時流轉周身,一些細節逐漸顯露。
與之前透過草丹服食的那些不同,精純無比的霞光所帶來的效果雖然一兩次不曾明顯,可到了現在陳嶼漸漸回過味來兩者差距很大。
很早前他便有‘外界飄散靈性已死’的猜測,如今來看這想法或許不全對,但不同的靈性所表現出的特性確實相差不小。
從某些地方來看,說溢散飄搖天地間的那些靈性已經死去倒也沒錯。
“內呼吸到底是種什麼體驗?”
陳嶼發散神思,迎風靜靜佇立,微涼感灌入袖口衣領,卻不甚在意。
說起內呼吸,當初自己剛剛凝聚胎息時便用了對方名頭,但後來在方臺閣中幾經查證,兩者到底不是同一事物。
“還記得,要在下丹田裡捏金丹,要在血肉尋找經脈,要在五臟六腑聚神通……”
那時候胎息出現不久,丹田開闢,加上泥丸裡的精神力,才踏入修行路的陳嶼內有什麼前路可以尋證,只能依著上輩子看過的話本、神話傳說,以及這一世各種道門典籍,將千百年來前賢的腦洞和自己兩相對應,期許能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通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