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臥在清澈水中,對籠罩而來的陰影尚未察覺。

沒試著拿石子之類去砸暈,陳嶼有更好的選擇——只見他將魚竿柴刀放下,緩緩舉起手中的魚簍。

腳下猛地前跨半步,一彎腰將魚簍罩在了對方頭頂。

嘩啦!

泥水飛濺,能聽到簍中噼裡啪啦的反坑蹦噠,但陳嶼信手倒舀了下,細長泥鰍便不自主滑落到裡面。

嘿。

伸手抓出,兩指掐在左右,中指彎曲指節牢牢抵住泥鰍軀幹,讓其動彈不得。

個頭有點兒小啊。

來回打量,手中這條泥鰍約莫兩寸出頭樣子,談不上肥碩。

不過若能都抓一些卻也足夠烹煮一鍋味美鮮湯。

啪嗒一聲,泥鰍被扔回簍中,陳嶼提溜起繩索掛在肩背。魚簍編得細密,孔眼比么指頭還要小些,根本鑽不出去。

回頭望向腳下這條涓涓細流,他覺得今天或許還能有些意外收穫。

正巧觀中晾曬了一批蘑菇幹,到時候灑上幾片在湯水裡,再放些芹菜提香。

感覺光是想想口水都要流出,若是待會兒再能將那條黑魚也添上,絕對能讓人把舌頭都吞下。

陳嶼低頭,從溪水中走出,小心翼翼繞著水邊,避免揚起水花驚走可能存在的其它泥鰍。

說起來,上一世他在老家也捉過,那時候鄉下水溝不少,尤其春月夏初前後放水引流的農戶較多,一條條環在田畝間的泥溝就成了鄉下娃子最喜歡的玩耍寶地。

泥鰍、山蟹、黃鱔、小魚、米蝦……

可以說以上這些他都下過黑手,猶記得有不少時候都帶著一幫同村孩童,手裡揣著裝玩具的細網,在田間地頭的溝渠裡尋找。

抓住了卻也不吃,就本著小孩天性捧在手裡玩弄,很快就玩膩放掉,過不久聚在一起時又會不自覺再次去尋捉。

沒浪費太久時間,找了一圈發現並無其它泥鰍後,陳嶼將魚簍放在水中,免得乾渴死掉。

他回身向著更廣闊的範圍尋找,不過這次卻不是找泥鰍螃蟹,而是此番最為主要的目的,蘆參。

跋涉過溼潤泥土,在一些稍顯低凹的地方停留,尤其有腐爛植被的區域被他格外留意。

或許真是上次運氣不佳,這回沒費太大力氣便尋到了一株。

就紮根在一棵粗壯大樹根邊,葉子遮擋大半,只露出翠綠的小尖。

他蹲下扒開四周的落葉,取出布包中小鏟,力氣輕柔地將這株蘆參挖起。由於實在缺少,所以暫不打算移植培育,於是抖落泥土後就放在背後竹簍,下面墊著兩層軟細草葉。

“第一根!”

如今進過幾次山林、採了不少藥草的他也能勉強算作採藥人了,經驗雖談不上老道,但每次總有所得,不會空手而歸。

不曾停下,陳嶼繼續尋覓,他循著溪水周圍摸索,沒有鑽入更深的林中,那些地方溼氣不如這一片,蘆參生長的可能有是有,但想來會較為稀少難尋。

就這般,一邊沿著溪流在林木草簇間低頭尋著蘆參,一邊搬開水中山石,捉起偶爾暴露的泥鰍山蟹。

譁,一塊石頭下,黑紅色螃蟹揮舞著對大鉗子,朝著突然出現的高大身影張牙舞爪。

氣勢十足,但陳嶼顯然不被恫嚇。

抓住後塞進魚簍。

由於沒有頂,為了防止這些山蟹跑出逃離掉,他就地摘了些草葉和樹枝,穿刺圍圈,弄了個潦草簡陋的蓋子封在上面。

希望泥鰍和螃蟹能好好相處,畢竟都是難兄難弟,未來要擠在同一口鍋裡的同伴,提前認認臉熟悉一下也是好的。

不得不說山裡螃蟹就是肥,不是那種臃腫,而是真真感覺有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