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9章 兩相全害,取其輕者(第1/3頁)
章節報錯
對於劉盈的提問,楚王劉交最終,也沒能給出一個完整的答案。
於劉盈一同回到長樂宮,並以宗伯的身份參與朝議之後,劉交幾乎沒有在宮外停留片刻,便徑直回到了自己的楚王宮中。
而在長樂宮之內,正式加冠親政的天子劉盈,卻被老孃呂雉叫到了身邊。
“如何?”
“於吳王之事,楚王,可言及其是非?”
漠然發出一問,呂雉面上神情雍容依舊,只語調中,卻嗡時帶上了些清冷。
倒是劉盈聞言,仍舊一副淺笑盈盈的模樣,恭敬的走上前,伸手替老孃輕輕揉捏起了肩頭。
“楚王叔素來本分,又頗識大局;於吳王之事,楚王,並不曾制評。”
“便是少府輸往關東之糧,楚王亦未言其否,更未言及‘少府米貴’之事······”
溫和的語調,也是讓呂雉目光中的冷意漸漸散去,望向劉盈的目光,也終是帶上了往日的溫和。
“楚王是個安分的······”
“只吳王一族,自乃父時起,便從不曾知曉‘本分’為何物?”
似是仍有不滿的發出一聲牢騷,呂雉也是笑著搖搖頭,旋即側過臉,將側頰輕輕貼在了劉盈細嫩的手上。
而在呂雉身後,劉盈一邊為老孃捏著肩膀,一邊不忘在暗中思慮起來。
說起此番,吳王劉濞‘妄言朝政’一事,還得從幾年前,關中那場糧價波動說起。
太祖高皇帝十年秋,適逢代相陳豨作亂代、趙,關東再起爭端;又關中再遇五穀不豐之年,關中糧價水漲船高。
到次年春,關中糧食米賈暗中串通,哄抬糧價,以至米石三千錢不止;關中民食不果腹,稍有不甚,便又是一場千里飢殍、民易子相食的慘劇。
得知此事,尚為太子之身,並受先皇劉邦委以監國之責的劉盈站出身,還沒來得及行動,卻在劉邦的長陵邑遭遇暗殺。
雖然事後的調查證明:劉盈於長陵遇刺,乃淮陰侯韓信門下客卿——荊徹所為,但‘太子遇刺長陵’一事,卻也被劉盈本人當做切入點,從而一舉剷除了關中的糧商群體。
糧食市場被儲君打亂,緊隨其後的,自是少府揮舞著‘官營糧米’的大旗下場,以官方身份,搞起了糧食壟斷生意。
也正是從那時起,原本具有絕對自主權的關東諸侯群體,便自此被一條無形的鐵鏈,拴住了脖頸命脈······
——在少府官營糧米之前,整個漢室天下的糧食市場,都是由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糧商組成,並完全遵照市場經濟發展。
關中米多、關東米寡,關中米賤、關東米貴;
關中的低價糧,自然也就被唯利是從的糧商群體運去了關東,以高價售出。
在這種絕對遵從市場經濟的市場規律下,關中、關東雖糧產各有高低,但在糧商米賈‘不辭辛苦’的運輸下,關中、關東這兩個本該互不相干的獨立糧食市場,便也被莫名合併成為了一個整體。
——關中糧產雖高,卻大半被糧商運出關外,所以即便糧產充足,關中糧價也依然很高;
而在關東,雖然有上千萬石糧食自關中運出,但高昂的運輸費用,也使得關東糧價居高不下。
也正是因此,在少府官營糧米之前,天下無論是關中百姓,還是關東諸侯國民,都只能無奈接受‘無論豐年、災年,糧價永遠只比百姓承受極限低一點’的殘酷現實。
說的再具體一點,便是作為天下糧倉的關中,糧價常年維持在一千五百錢至二千錢每石上下;而嚴重依賴從關中‘進口’糧食的關東地區,糧價也普遍在二千五百錢左右。
如此高昂的糧價,自然是讓曾經的糧商群體賺得盆滿缽滿,也使得天下百姓哀鴻遍野,距離‘民不聊生’的程度,也僅一步之遙。
而在‘受刺長陵’的監國太子悍然出擊,徹底剷除了關中的糧商群體之後,原本‘欣欣向榮’的漢室糧食市場,卻嗡時進入了一段詭異的空白期。
在過去,天下糧食市場的運轉,是以關中糧商運糧出關,轉輸關東,以促成‘關中、關東皆苦於糧米稍有不足’的供需關係,以維持糧價居高不下;
但在劉盈趨勢少府以官方身份下場,一舉壟斷糧食市場之後,這種固有模式卻被頃刻間擊破。
想想就知道:在剛成立不久,尚未完全安定的漢室,將糧食這種戰略資源運過函谷關,顯然不是關東那些土財主能做到的事;
失去了‘手眼通天’的關中糧商,關中糧市和關東之間的聯絡,自然是被輕易切斷。
如此一來,早先被糧商群體合為一體的關中、關東糧食市場,便也自此分割成了兩個獨立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