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實在有些亂,疏離有點費功夫,請各位衣食父母多多見諒····

科普過渡章,不想看科普的看官老爺們可以不訂閱······

·

李廣

隴西成紀人,他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將,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

李廣老家在槐裡,後遷徙到成紀。

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

公元前166年(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馬射箭,斬殺匈奴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

李廣曾經數次隨從皇帝狩獵,格殺猛獸,漢文帝說:“可惜呀,你沒遇到時機,假如讓你生在高祖帝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

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

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

但因梁王劉武授給他將軍印,還師後,朝廷沒有給予封賞。

李廣調為上谷太守,天天與匈奴交戰,典屬國公孫昆邪哭著對漢景帝說:“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他自負,屢次與敵虜肉搏,恐怕會失去他。”

於是朝廷調李廣為上郡太守。後來歷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都因奮力作戰而出名。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時,漢景帝派親近的宦官跟隨李廣整訓士兵,抗擊匈奴。

一次,這位宦官帶了幾十名騎兵,縱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與他們交戰。那三個人轉身射箭,傷了宦官,那幾十名騎兵也被射殺將盡。

宦官跑到李廣跟前,李廣說:“這一定是射鵰的人。”

李廣於是帶一百名騎兵,急追這三個人。

那三個人沒有馬,徒步行走,走了幾十裡,李廣命令騎兵散開,從左右兩面包抄,並親自射擊那三人,結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鵰的人。

待捆綁好俘虜上馬,望見匈奴有數千騎兵。

他們看見李廣,以為是誘敵的騎兵,都吃一驚,上山佈陣,李廣的一百騎兵也非常恐慌,想賓士轉回。

李廣說:“我們離大軍幾十裡,現在以一百騎兵這樣逃跑,匈奴一追趕射擊馬上就全完了。現在我們若留下,匈奴一定以為我們是為大軍來誘敵,必然不敢來襲擊我們。”

李廣命令騎兵說:“前進!”進到約離匈奴陣地二里許停了下來,又下令說:“都下馬解鞍!”

他的騎兵說:“敵人多而且離得近,如果有緊急情況,怎麼辦?”

李廣說:“那些敵人以為我們會走,現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敵人更加堅持認為我們是來誘敵的錯誤判斷。”

於是匈奴騎兵就沒敢襲擊。

有個騎白馬的匈奴將軍出陣監護他的兵卒,李廣上馬與十幾名騎兵賓士前去射殺了這個匈奴白馬將軍,然後又返回到他的騎兵中間,解下馬鞍,命令士兵把馬放開,隨便躺臥。

這時剛好天黑,匈奴兵始終覺得很奇怪,不敢出擊。

夜半時,匈奴兵還以為漢軍有伏兵在旁邊準備夜間襲擊他們,而全部撤走了。

天亮,李廣回到大軍駐地。大軍不知李廣在哪裡,所以沒有派兵去接應。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后元三年),漢景帝駕崩,漢武帝即位。

左右近臣都認為李廣是名將,於是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禁衛軍長官,程不識也來任長樂宮禁衛軍長官。

程不識和李廣從前都任邊郡太守,併兼管軍隊駐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時侯,李廣行軍無嚴格佇列、陣勢,靠近水草豐盛的地方駐紮軍隊,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衛,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但他遠遠地佈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過危險。

程不識對隊伍編制、行軍佇列駐營陣勢要求很嚴格,夜裡打更,文書軍吏處理考績等公文簿冊毫不含糊,甚至通宵達旦,軍隊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