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過渡章,不想看科普的看官老爺們可以不訂閱······

·

張釋之

張釋之早年,和他的哥哥張仲生活在一起。

由於家中資財頗多,就捐官做了騎郎,侍奉漢文帝。

張釋之為官十年,默默無名,未得升遷,耗費了不少錢財,張釋之深感不安,打算辭官回家。

張釋之對旁人說:做了這麼久的官,讓哥哥的產業縮減了許多(久宦減仲產)。

中郎將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備,惋惜他的離去,就請求漢文帝調補他做謁者。

張釋之朝見文帝后,就陳說利國利民的大計,漢文帝說:“不要高談闊論,說些接近現實生活、能立刻實施的事吧。”

於是,張釋之就秦亡漢興之事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漢文帝聽後很滿意,就任命他做了謁者僕射。

張釋之任謁者僕射時,跟隨漢文帝登臨上林苑觀虎,文帝就虎圈所養動物提了十幾個問題,上林尉環顧左右,不能回答。

看管虎圈的嗇夫從旁代上林尉回答這些問題,答得極周全,想借此彰顯自己熟知業務、有問必答。

漢文帝認為做官就應該這樣,上林尉不合格,下詔命令張釋之任命嗇夫頂替上林尉。

張釋之不贊同漢文帝的做法,就問漢文帝:如何看待絳侯周勃,和東陽侯張相如,漢文帝回答說是年高德劭的長者。

張釋之就說:“周勃和張相如能被稱為長者,但二人都不善於言談,現在這樣做,難道讓人們效法伶牙俐齒的嗇夫嗎?”

隨後,張釋之援引歷史,以秦朝重用徒具文筆、毫無惻隱之心的文書官吏,終致亡國為例,建議文帝不要因為嗇夫伶牙俐齒就越級提拔,以免上行下效,樹立不正之風。

漢文帝採納了張釋之的建議,沒有提拔嗇夫。

出了上林苑,文帝駕車回宮,讓張釋之陪乘。

路上,漢文帝問張釋之秦朝執政的失敗之處,張釋之據實而言。

漢文帝非常滿意,就任命張釋之做了公車令。

張釋之任公車令,掌管宮門事宜。

太子劉啟(即後來的漢景帝)與梁王劉揖同乘一輛車入朝,到了皇宮外的司馬門沒有下車,違反了宮衛令。

張釋之就追上太子和梁王,阻止他們進宮,並以“過司馬門不下車為不敬”的罪名,向漢文帝彈劾太子和梁王。

漢文帝只得摘下帽子陪罪,薄太后知道了這件事,也親自下達特赦令,太子、梁王才得以進入宮中。

文帝覺察到張釋之的與眾不同,就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過了不久,張釋之升任中郎將,跟隨文帝和慎夫人到了霸陵。

漢文帝登臨霸陵,向北眺望,指著通往新豐的道路對慎夫人說:“這就是通往邯鄲的道路啊。”

接著,漢文帝讓慎夫人彈瑟,自己合著瑟的曲調而唱,心裡很悽慘悲傷,回過頭來對群臣說:“用北山的石頭做槨,縫隙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堵住,再用漆粘塗在上面,難道還能開啟嗎?”

群臣認為這個辦法很好,都隨聲附和。

張釋之向前進言說:“如果裡面有能引起人們貪慾的東西,即使封鑄南山做棺槨,也會有縫隙;如果裡面沒有引發人們貪慾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又哪裡用得著憂慮呢!”

文帝稱讚張釋之的說法,後來任命他做了廷尉。

漢文帝外出行至中渭橋,突然有一個人從橋下跑出來,驚了文帝御駕的馬,文帝險些被摔下,十分惱火,就命人拘捕了此人,交給廷尉查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