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4章 文、武皆考(第1/4頁)
章節報錯
恭敬的告別母親,從長樂宮走出,劉盈面上陰鬱之色,也終是被一抹釋然所取代。
朝中公卿之缺的任命,基本都定下了。
——內史安國侯王陵拜右相,淮南相兼王太傅曲逆侯陳平拜左相,代相北平侯張蒼任御史大夫;
至於王陵拜相之後,空出來的內史一職,則召淮陽郡守申屠嘉回京。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申屠嘉因爵位而被朝堂‘彼時’,劉盈還要著手,以‘恩封太祖功臣’的名義,給申屠嘉安一個關內侯的爵位。
未來,再找個機會,讓申屠嘉去打兩場仗,順勢將申屠嘉的爵位從關內侯升為徹侯,申屠嘉為相的最後一道程式,便也算是補上了。
至於先前,劉盈對申屠嘉的種種顧慮,也是被呂雉輕描澹寫的一句話所化解。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這裡的難,不單指文治比武討更復雜,也同樣指治理國家的人才。
不單是漢室,歷史上的每個朝代,若要論人才井噴期,都必然是開國前後。
原因無他:時勢造英雄。
而在開國之後,隨著第一代開國元勳告別權力中樞,官員,尤其是朝堂決策層的整體質量,必然會迎來一次較大幅度的下降。
這是無法避免的事。
畢竟再怎麼說,劉盈也不能奢望未來的數百年,劉漢社稷的每一位公卿,都能具備開國功勳那樣的誇張質量。
這根本就不現實。
所以,讓劉盈接受申屠嘉這樣的‘中庸之才’,在張蒼之後繼任丞相的原因,也只是一句稀鬆平常的話。
——矮子裡面拔將軍。
既然申屠嘉,已經是這批人裡最好的了,那劉盈自也沒有別的選擇。
至於以後,漢家公卿的任命標準,劉盈也已經將心態調轉了過來:只要別丟下漢家公卿‘文武雙全’的光榮傳統,那水準次點,就次點吧。
畢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丞相水平相對不高,也就意味著相權也會相對不那麼強勢,對於彼時正值壯年的天子劉盈而言,也不算是壞處。
內史的問題解決的,其他幾個九卿的問題,自然也就沒什麼阻礙了。
——楚王太子劉郢客,即將成為劉漢第一任宗正!
以王太子為宗親,看上去有些奇怪,但考慮到宗正這個職務的特殊性,也就沒那麼奇怪了。
劉盈,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
實在是眼下,劉氏宗親人丁不豐,尤其是找不出幾個同時滿足‘輩分高’和‘德行好’這兩個條件的宗室老者;
過去,劉邦開國之君的身份,自然是能任由宗正一職,從開國便一直閒置;
畢竟再怎麼樣,劉邦也不可能遇到‘因為輩分沒有對方高,所以不好處理對方’的問題。
——諸劉宗親當中,唯一一個比劉邦輩分高的,也就一個太上皇劉煓!
但到了劉盈這一代,宗正卿,卻是沒法繼續閒置下去了。
原因很簡單:劉邦碰不到輩分比自己高的刺兒頭,但不代表劉盈碰不到!
就算碰不到比自己輩分更高的宗親,可那些平輩的兄弟手足,以及旁支宗親,劉盈也很難下手處置。
畢竟劉盈是年少登基,本就根基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