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2章 公卿之缺(第3/3頁)
章節報錯
思慮間,母親呂雉輕描淡寫的輕輕一點頭,便算是定下了有關丞相的事宜:曹參離世之後,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這樣一來,又一個無比棘手的問題,便擺在了劉盈的面前。
“內史······”
“唉~”
“青黃不接啊·········”
滿是愁苦的發出一聲長嘆,劉盈也不由暗自思慮起來。
經過這一世,長達六年的皇帝生涯,尤其是後三年完全自主的實權皇帝生涯,劉盈對如今漢室的政治體系,也早已有了極為深刻的認知。
而在漢室如今的三公九卿體系當中,連線三公九卿之間的重要橋樑,便是內史無疑!
作為九卿之首,內史的職權範圍,幾乎涵蓋了民事、軍事、財務、治安等種種方面;
用劉盈的話來說,就是丞相,是天下的丞相;
而內史,則是關中的丞相。
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職務,顯然對擔任著的執政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與之相應的,便是隻要有能力玩兒轉內史的人,就算玩兒不轉相府,也絕對差不到哪裡去。
——比起內史掌控下的關中,丞相所需要治理的‘天下’,其實也就多出了簫關外的隴右、北地,以及上、代這四郡而已;
至於關東的各宗親諸侯國,如今都是有完整的自主、自治權的,根本不需要丞相去操心。
所以,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經驗,長安朝堂,已經隱約形成了一條大致的‘官員升遷線路’。
從郡守起步,展露治民水平,然後回到長安,擔任九卿;
在九卿的位置上證明政治能力後,便應該爭取調任為內史。
做了內史,且沒有在任上出現什麼失誤,基本就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已經接近擔任丞相所需要的水準了;
所以內史之後,就應該擔任御史大夫,以御史大夫‘亞相’的身份,繼續沉澱自己,並最終,從御史大夫升任丞相。
簡單來說,就是先做內史證明自己,然後做御史大夫熬資歷,順便等丞相老死,並最終取而代之。
這樣一條‘內史御史大夫丞相’的路線,或者說非內史不能做御史大夫、非御史大夫不能為相的政治潛規則,劉盈也還是比較認可的。
可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
既然丞相必須得有擔任御史大夫的經歷,那反過來,劉盈任命御史大夫,就得做好‘這個人是下一任丞相’的心理準備;
再往下:既然御史大夫,必須要有擔任內史的經歷,那劉盈在任命內史的時候,也同樣要做好‘這個人,就是下下一任丞相’的心理準備。
換而言之,眼下,劉盈已經確定了由王陵、陳平二人接替曹參,各自成為左右相;
按照年紀,未來大機率是王陵先老死,而後陳平獨自為相一段時間。
而此刻,劉盈要任命的御史大夫,就將是陳平之後,接替陳平的第五任漢相;劉盈即將任命的內史,就將是第六任丞相。
這,就讓劉盈感到萬般為難了。
如果只是選御史大夫或者內史,那對劉盈而言,根本算不上有難度。
內史或許稍難一些,需要過硬的能力;
但御史大夫~
本職工作又沒有,御史大夫屬衙的事,全都丟給御史中丞就行,只需要每五天上一次朝,有事沒事跟丞相唱個反調,這誰不會啊~
但在御史大夫帶上了‘下一任丞相’,內史帶上了‘下下一任丞相’的政治標籤之後,這兩個職務的任命,卻需要劉盈再三斟酌了。
——太祖高皇帝駕崩前,就指定了曹參繼任蕭何,再由王陵、陳平合力繼任曹參;
之後該由誰做丞相,卻只丟下了一句‘王陵、陳平之後的事,就不是我能預料的’······
所以,劉盈接下來,就需要在曹參都還尚在、王陵尚仍為內史,陳平還遠在淮南國都六邑的當下,為將來的漢室,選定陳平之後的下一任,以及下下一任丞相。
如此重要,且關乎劉漢社稷走向的任命,劉盈,迫切需要母親呂雉‘指點迷津’······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