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蠻狄酋欺我漢家過甚,若此刻便言和,恐更漲北蠻囂張之氣焰!”

毫不遲疑的表明‘我真不是鴿派’的立場,酈寄思慮再三,終還是將話頭一轉。

“然······”

“若言戰,今吾漢家兵甲雖足,然馬、騎皆缺;與胡戰,恐多有追之不及、走之不速之困。”

“故臣以為,或戰、或和·······”

說到這裡,酈寄不忘悄悄抬起頭,將目光掃向御階之上,正淡然端坐御榻之上的天子劉盈。

見劉盈的面容之上,根本看不出什麼有用的資訊,酈寄也終還是自顧自搖了搖頭,對劉盈再一拱手。

“或戰、或和,當再三斟酌,三思,而後行········”

“呼~”

幾乎是在酈寄說出這句‘要慎重考慮’的同時,在御階上目不斜視看向酈寄的劉盈,便在心下長鬆了一口氣。

這,就是如今的漢家朝堂,對於外部戰略的總體看法。

——漢室特色主義鴿派,佔據絕對的上風!

至於僅有的那幾位鷹派,要麼是劉盈一手提拔起來的青年將官、後起之秀,要麼是緊緊依附在劉盈身上的功侯二代;

至於寫做內史、讀作‘代理丞相’的朝堂第一人王陵,其表示主戰,也大機率並非是個人的看法,而是‘丞相’這個身份,富裕王陵的政治使命。

——無論情況糟糕到什麼地步,就算天子都打起了退堂鼓,丞相,是絕對不能在對外戰略上,展露出絲毫軟弱的;

即便王陵如今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丞相,也同樣如此。

說得再直白些:王陵其實也是‘漢室特色主意鴿派’,只是出於身份立場,違心站在了鷹派陣營而已。

而這裡的鷹派,之所以會被劉盈表述成‘漢室特色主意鴿派’,則是因為如今漢室的鴿派,與後世那些阿貓阿狗截然不同。

後世絕大多數時代,鴿派,意味著不反抗、不鬥爭,對一切外來威脅逆來順受,甚至寧願割土獻金,遺臭萬年;

說到底就是一句話:就算天塌下來,也絕對不能打起仗來!

但在漢室,這樣的‘鴿派’,或者是民族背叛者,是絕對沒有生存土壤的。

原本的歷史上,出現於武帝一朝的歷史名人‘狄山’,便證明了這一點。

而漢室的鴿派,與這種投降主義鴿派最大的不同,就是漢室的鴿派與其說是鴿派,倒不如說是冷靜的鷹派;

或者說,漢室根本不是鷹派和鴿派之間,就‘打,還是不打’的問題存有爭執;

而是暴躁的鷹派和冷靜的鷹派之間,就‘現在打,還是以後再打’的問題稍有分歧。

暴躁的鷹派,自然是不必贅述,自是人均想做雙刀火雞,不管敵我兵力、戰力差距,只想著一股腦追著敵人砍十八條街!

這樣的鷹派,可以說是不冷靜的、不理智的,甚至是不穩定的,但也是一個文明,最不可或缺的因素。

——血性!

至於‘漢室特色主意鴿派’,也就是冷靜的鷹派,並不像這些只想著騎馬與砍殺的莽夫;

這個群體主和,並不像後世的鴿派那般,為了主和而主和,而是更多出於現實考量、敵我實力對比的考慮,選擇暫時性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