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糧食、鹽那麼不可或缺,也不屬於前者那樣的日常消耗品,但只要工業革命沒有到來,漢室的布匹市場,就永遠不會有飽和的那一天。

原因很簡單:倉稟足而識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

——再窮的人,也要有衣服遮羞;

——稍微寬裕的人,就需要新衣撐門面;

如果條件允許,不會有人介意多準備幾套衣服,再換得勤快些。

糧食官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鹽、布又無縫銜接,幾乎是宣告了漢少府未來百十年內,都不大可能為了‘錢’而發愁。

而少府一邊賺著錢,一邊也沒耽誤劉盈富裕的神聖使命。

關中百姓,已經基本都能吃飽肚子了;

大部分關中百姓,都已經能穿暖,甚至有相當一部分,開始有能力追求‘穿體面’了;

吃飽,穿暖;

兩個看似稀鬆平常,實則卻對封建王朝具有極高難度的目標,在劉盈領導下的漢室,起碼在關中地區,逐漸接近於現實。

但在完成這一切之後,劉盈卻絲毫不覺得興奮,也並不覺得有半分自豪;

劉盈第一個想到的,是仍舊將自己所在長樂宮中,至今都還沒走出宮門的母親呂雉······

“陛下,可是又思念母后了?”

心緒飛散之際,一聲稚嫩而又清脆的詢問聲響起,劉盈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目光不知何時,已經聚焦在了章臺街彼側的長樂宮內。

在那裡,住著一個偉大的女性;

在那裡,‘關’著一個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性······

“朕無妨。”

難掩落寞的做出答覆,劉盈卻並沒有回過身,任由剛滿十三歲的皇后張嫣,將一面薄披風披上自己的肩頭。

過去這兩年,類似的場景,不止一次的在這處瞭遠臺之上上演······

“近幾日,可曾去探望過阿姊?”

輕聲發出一問,劉盈終是強迫自己從情緒低谷中走出,悠然回過身,背靠在瞭遠臺外側的石欄之上,輕輕將張嫣就腰摟過。

看著嬌妻在身前立時羞的滿臉通紅,劉盈心中的落寞,也不由得被驅散些許。

“去過了。”

“阿姊說,母后於宮中一切安好,還託阿姊問陛下安好······”

嬌羞的作出答覆,張嫣終還是耐不住羞意,輕輕掙扎著,從劉盈的雙手中掙脫出來;

卻也沒走遠,而是自然地來到劉盈身側,同劉盈一樣背靠石欄,輕輕攬住了劉盈的手臂。

聽聞張嫣此言,劉盈卻是再發出一聲長嘆,才方消散的落寞,又不由自主的爬上眉頭。

有了過往這幾年的適應期,張嫣與劉盈之間,錯綜複雜的輩分關係,也終於是在夫婦二人奇妙的默契下,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嫁夫隨夫。

太后呂雉是劉盈的母親,所以張嫣,也喚呂雉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