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8章 活字印刷術(第3/3頁)
章節報錯
這樣一來,事情就簡單了。
既然主觀加速文字演變不可取,那剩下的,也就是透過思維轉變,來降低雕板的報廢率這一條路可走······
想到這裡,劉盈望向陽城延的目光,也不由帶上了一抹意味深長。
“嗯······”
“但一字誤調,何不使雕板切分為塊,一塊僅調一字;而後再以雕字之塊合為整板?”
聽聞劉盈此言,陽城延先是下意識一皺眉,臉上立時出現一抹‘這事兒哪有這麼簡單’的神情。
但在短短片刻之後,便見陽城延面色一愣,呆滯的目光中,也逐漸帶上了一抹異樣的色彩。
而在陽城延身前,見陽城延已經表現出頓悟之色,劉盈也是淡淡一笑,眉宇間,也終是帶上了一抹輕鬆之色。
劉盈所不知道的是:事實上,歷史上的雕版印刷術,之所以會演變成活字印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雕板報廢率過高,且極其不便於印刷。
——在雕板印刷時代,一塊雕板,就只能印刷出一本固定的書籍,要想印刷某本新書,就需要重新制作一方新的雕板。
而新的雕板也同舊的一樣,只能印刷這本新的書,未來要想再印其他書,還是需要再製作新的雕板。
在雕版印刷術出現初期,天下書本一共就那幾本,左右不過儒家的四書五經、先賢典故之類;以固定雕板印刷固定書籍,還並沒有那麼麻煩。
但到後來,民間文學開始興起,動不動就有人搞出一本讀物,還揚著手裡的大把銀票要批次印刷時,問題就開始出現了。
——作為民間資本,這些想要出書的人再有錢,也不可能和朝堂中央印刷四書五經一樣,一印就是百八十萬本;
頂天了去,也就是某個書生家裡有點小錢,又偶然寫了本自認為很不錯的讀物,所以想印個百八十本,給親朋好友傳看,順便顯擺一下自己的家底和文學涵養。
在這種情況下,為這麼一本發行量只有百八十本的書,去專門定製一個新的雕板,顯然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匠人不識字,可是華夏數千年曆史上的常態!
畢竟在儒家‘奇淫巧技’的抹黑下,但凡是能認字兒的文化人,都不可能‘屈尊降貴’,去跟木頭、鐵塊兒為伍。
可印刷所需的雕板,又必須要這些匠人去一筆一劃雕刻而出,就如此刻,陽城延所面臨的問題一樣:只要有一個字的某個筆畫雕錯,就會導致整個雕板作廢。
作為少府卿,又有天子劉盈親自撐腰、整個少府內帑無條件支援,陽城延自然是能承受雕板製作的高成本;
但對於那些拿出大半身家,才得以定製一套雕板,並指望這套雕板日進斗金,一生衣食無憂的民間‘出版商’而言,一套沒有發行量的書,顯然是絕對的災難。
在這種背景下,活字印刷術應運而生,民間文學出版成本大幅下降,讀物開始興起······
而華夏文明從雕版印刷術到活字印刷術的發展過程,從東漢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摹印和拓印石碑,到宋朝出現的膠泥活字排版印刷,卻也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
此刻,劉盈站在這處‘華夏第一座雕版印刷研究所’內,面上一片雲淡風輕。
但事實上,劉盈卻是在寥寥數語之間,便讓活字印刷術,早於歷史上千年出現在了華夏大地之上。
在委婉‘提點’過陽城延之後,劉盈也並沒有再進一步描述,只笑意盈盈的拍了拍陽城延的肩頭,又給出一個‘我看好你’的眼神,便負手離開了少府作室。
劉盈相信,在思想壁壘被打破之後,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轉變,根本無法難倒陽城延這個秦軍匠出身的高階人才。
而身為天子的劉盈,卻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去推動華夏文明的跨越式發展。
——眼下,還有一場關乎劉漢國運的滅國之戰,需要身為天子的劉盈時刻保持關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