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2章 齊人徐君房,縱橫家王詡(第1/3頁)
章節報錯
“嗯······”
“漁業,捕撈業······”
語調低沉的發出一聲呢喃,劉盈望向楊離的深邃目光中,也漸漸帶上了一抹讚許之色。
對於漢室,或者說現階段的華夏文明而言,捕撈,尤其是近海捕撈業,並非多麼新奇的事物。
——管仲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以助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平定宋國內亂,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故事,即便是對於如今的漢室百姓而言,都可謂是如雷貫耳。
而管仲‘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戰略中,最為重要的一項,便是借齊國臨海的地理優勢,透過煮海得鹽、捕海得魚,並憑藉齊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將魚、鹽產出售往周圍各國,以改善齊國的財政。
也正是從管仲時起,‘以工商業為經濟命脈’的經濟結構,便自此成為歷代齊國王室,包括後來的田齊王族,乃至於如今的劉氏齊王,所採取的經濟政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
對於近乎具有完全自主權的諸侯國而言,只要不惹出什麼天人共怒、人神共憤的事,那就是黑貓白貓,怎麼賺錢怎麼來,誰也挑不出毛病。
而如今吳國的地理位置,雖然較齊國更靠南,開發程度也低上不少,但‘臨海’這一地理特性,卻是完全一樣的。
如果計較起來,恐怕就連海岸線的長度,齊、吳二國也是相差無多。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讓吳國復刻齊國的崛起之路,憑‘近海捕撈業’獲得發展,無疑算是相當不錯的提議。
尤其是提出這個簡易的,是本就出生於齊國境內的‘墨家餘孽’,當代墨家鉅子:楊離。
只不過······
“以漁強吳,確乃可行之策。”
“只朕尚不曾知:齊墨雄辯之士,竟亦於民生之事有所知解?”
似是調侃,又似是說笑的發出一問,劉盈便淺笑著抬起頭,望向楊離那已有些侷促起來的面容。
只片刻之後,楊離便也從一閃而過的尷尬中調整過來,自嘲一笑,旋即便朝劉盈稍一拱手。
“陛下此言,實羞煞臣、羞煞吾墨門之士矣······”
“自祖師子墨子時起,吾墨家之士,便以使民豐衣足食、天下國泰民安,永不再起戰端,以致大道為己任。”
“雖自子墨子之後,吾墨家三分,各入齊、楚、秦,然諸墨分支之所學,終歸萬變不離其宗。”
嘴上說著,楊離的面容也不由有些嚴肅起來,氣質中,更是陡然帶上了一抹不知來由的神聖使命感。
“且管子之賢,便是吾墨門,亦崇敬有加;管子任齊相之所為,吾齊墨雄辯之士,自亦當鑽研一二······”
見楊離若無旁人的談起‘吾墨門’‘吾齊墨雄辯之士’,陽城延面色陡然一緊,望向劉盈的目光中,更是隱隱帶上了些許驚懼!
倒是劉盈聞言,仍舊是一副笑意盈盈的淡然模樣,當聽到楊離提起管仲時,更是不由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與後人印象中,‘華夏唯孔丘一聖、孟軻一亞聖、荀卿一後聖’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在如今的漢室,以上三位儒家先賢,壓根就還和‘聖’字沾不上邊。
其中,後聖荀卿荀子,雖然在漢室享有崇高的學術地位,但由於其提出的‘性惡論’,暫不為主流學術輿論所認可;
亞聖孟軻孟子,雖然主張性善論,但其思想過於強調仁義道德,尤其是過於著重於‘禮’;
再加上要命的‘民貴君輕’之說,更是使得該流派的所有學說,都時刻遊走於‘大逆不道’的邊緣反覆橫跳。
即便是在後世,為世人尊崇為‘無過之聖賢’的孔丘孔仲尼,其實也並不很受漢室主流學術界的尊重。
在如今漢室,對於孔子,出身於儒家的學子士子,自是能尊稱一聲孔夫子;
黃老學派的巨擘們,也還能友好的稱呼一聲:仲尼。
但在法家、墨家士子口中,恐怕就連一個‘孔丘’的蔑稱,都會顯得那麼的禮貌;
至於到了漢室掌權者,尤其是先皇劉邦口中,別說孔子了,即便是整個儒家綁在一起,也就是給這位太祖皇帝做尿壺的命·······
既然後世人普遍認同的孔子、孟子、荀子都不算‘聖’,那在如今的漢室,誰又夠資格被公認為‘聖人’呢?
答案是:商相伊尹、周公姬旦,以及,春秋時期的齊相——管仲!
而這三人中,歷史地位最高,最配得上一句‘聖人’的敬稱的,無疑便是後人印象中‘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的第一主人公:周公姬旦。
所以,當一名墨家出身的官員,在漢天子劉盈面前,稱讚管仲是‘先賢’,看上去或許有些奇怪,但實際上,卻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蓋因為不同於孔、孟的‘儒聖’,以及荀子的‘後聖’,管仲、伊尹、姬旦三人,是被整個華夏學術界、諸子百家所共同認可,並讚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