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朕聞,凡吾漢家於北蠻匈奴戰,則重步卒人手一盾、一劍,後得持戈、矛等輕步卒策應;步陣之後,弩靠前而平射,弓靠後而拋射。”

“且弓、弩之卒,每戰所得、所發之矢羽不同。”

“——弓卒人矢二十,初戰射其三,久戰再七,苦戰又五,死戰,方射最後五羽;”

“及弩,則稍寬裕,人矢五十,初戰發十,再戰又十,凡上官不令止,吾漢家之弩,便非斷絃而不絕。”

“可是如此?”

似是不確定自己的聽聞般發出一問,又分別看了看曹參三人,劉盈才終是長嘆一口氣,問出了最後的問題。

“即確如此,錢戟郎又於行伍之事熟稔,朕便以此問一試。”

“言一軍,又弓卒二千,按例,當人配弓羽二十,合足四萬。”

“然敵狡詐,斷我弓卒之糧道,弓羽無以輸至,只得調弩兵之矢暫用。”

“故將有令:凡軍中弩卒,皆出弩矢八,以與弓卒所用,終得弩矢四萬。”

“問,此軍中,得弩卒幾何?”

面不改色的問出問題,又不著痕跡的撇了眼張蒼,劉盈才帶著滿是鼓勵的目光,望向錢茂那頓時呆愣住的面容。

但沒有人注意到:在劉盈發出這一問之後,愣在原地的,不單是錢茂一人。

——而是除劉盈以外的所有人!

對於那些宮女、宦官而言,這個問題意味著什麼,根本沒有人知道;

大家只是覺得,陛下突然問有關軍隊的問題,分明就是想暗示什麼!

但在曹參、王陵等柱國忠臣,尤其是對精通《九章算術》,堪稱當今漢室唯一術算大家的張蒼而言,這個問題,實在是令人感到有些熟悉。

——雞兩條腿,兔四條腿,雞和兔關在一個籠子裡······

——弩兵每人能拿出八支弓弩,弓兵每人需要二十支弓弩,弓兵弩兵都在一個軍隊裡······

“這!”

“這分明!”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爭相’,張蒼只猛地把眼睛睜大,滿是匪夷所思的望向劉盈!

而後,張蒼便焦急的望向錢茂,恨不能親自上前,替錢茂把這個問題的答案說出來!

但可惜的是:這個問題,是劉盈單獨問錢茂的······

張蒼再怎麼著急,也只能眼睜睜看著錢茂沉思良久,終還是落寞的低下頭。

“臣,不得其解······”

一宣告顯透露出不甘、遺憾,又隱隱帶有些悲涼的語調聲響起,終是惹得張蒼絕望的閉上雙眼。

可即便如此,張蒼也沒能躲過御階之上,再次傳來劉盈那好整以暇的淡然語調。

“北平侯精通數算之道,當於此問,已有解?”

見劉盈還有閒情逸致問起自己,張蒼縱是萬般不願,也只得起身,似是不願般對劉盈微一拱手。

“陛下慧眼如炬······”

“弩卒人出矢八,足四萬之數,便為五千人。”

“若依《九章算術》所錄之解路,亦可以‘弓卒人需矢二十,弩卒人出八,則弓卒一人,需弩卒二人半借矢;又弓卒二千,人需弩卒二人半,二千人,便需弩卒五千借矢’為解······”

聽聞張蒼在眨眼之間,便用一簡、一難兩個思路解出這道題,劉盈卻只淺笑著一點頭,旋即輕輕一揮手,示意錢茂退下。

而後,劉盈的目光,便落在了那名為青荷的宮女,以及那自稱‘秋葵’的老太監身上。

“及汝二人,朕亦一問;汝二人但有其一者,答此問而得正解,則朕各賜十金!”

毫不吝嗇地丟下懸賞,劉盈倒也沒多思考,便將又一個問題甩出。

“適逢歲首,朕欲遍賞宮人,以入宮之年久為準:入宮一歲,賞百錢,二歲倍,十歲十倍。”

“又此‘歲百錢’之賞,為宮中勢大之奸抽比,朕每賞百錢,此奸便抽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