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張蒼遞過竹簡,還稱竹簡上,是張蒼給孫兒出的算術題,劉盈本欲欣然接過。

但在聽到張蒼後面那句補充之後,劉盈伸出去的手,卻不自覺懸在空中,伸也不是,縮也不是······

五歲的小孩,就已經開始學雞兔同籠了?

開什麼國際玩笑!!!

要知道即便是在普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幾乎宣告消滅文盲群體的新時代,五歲小孩的‘習題’,都還只是十以內的加減法!

至於雞兔同籠,那根本不是上學之前,甚至上中學之前的學子,所應該涉及到的內容。

原因很簡單。

——從本質上,因《九章算術》而得以儲存,並傳延至兩千多年後的經典題目:雞兔同籠,實際上,就是後世人所常說的二元一次方程。

就那此刻,被劉盈尷尬接過的這卷竹簡來舉例:雞、兔共有二十七隻,腿總共八十四條;

那麼,按照後世中學生所常用的二元一次方程解,便該將雞、兔的數量分別設成x、y。

然後,就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等式。

x+y=27;

2x+4y=84.

再透過解二元一次方程,分別解出x、y的值,就可以知道雞、兔各有幾隻。

而此刻,即便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十數年,劉盈也依舊沒有忘記:解二元一次方程方程,分明是初中的課程!

至於雞兔同籠的問題,更是往往會出現在奧數比賽,亦或是數學考試的最後一道大題之上!

這樣的記憶,讓劉盈根本無法相信:在後世都需要十幾歲才能學的二元一次方程,放在這學術貧瘠的西元前,居然是五歲的小孩就要學的。

想到這裡,劉盈便大致反應過來:這,究竟是什麼情況了。

“來人!”

毫無徵兆的一聲輕呵,頓時讓殿內原本輕鬆的氛圍一緊,殿內宮女、宦官、郎官皆一驚,而後齊齊抬起頭,望向御榻所在的方向。

至於曹參、王陵、張蒼三人,終歸是柱國重臣,位公卿之列,又曾兼任過劉盈的皇帝太傅,倒也沒有被嚇到。

可即便如此,三人也不約而同的昂起頭,將疑惑地目光,撒向劉盈那已生出些許鬍鬚的面龐之上。

——就這麼點事,陛下總不至於就此大發雷霆,動輒興師問罪吧?

不等三人想明白這個問題,就見劉盈從榻上起身,朝殿門外,以及殿側分別一招手。

“入戟郎者一,婢、寺各一,以對朕之所問。”

見劉盈道明瞭意圖,殿內眾人這才稍鬆了口氣,又面面相覷的對視一番,不片刻的功夫,便派出了****來到殿中央。

“未央宮執戟郎臣茂,參見陛下!”

“婢青荷、奴秋葵,參見陛下······”

待這三人各自見過禮,又鄭重其事的對曹參、王陵三人一拜,劉盈才淺笑著抬起頭,望向那自稱為‘茂’的執戟郎。

“執戟郎錢茂,父錢寧起碭郡,從太祖高皇帝入咸陽;後病故長安,遺幼子茂,太祖高皇帝憫之,故蔭為郎。”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代相陳豨反,茂以騎郎隨駕,事無鉅細,頗得太祖高皇帝信重;待歸朝,撿拔為執戟郎······”

幾乎是不假思索的道明執戟郎的來歷,劉盈便不顧曹參、王陵三人略帶驚詫的目光,滿是和顏悅色的望向錢茂。

“卿不必拘謹,朕以何言問之,卿皆如實答覆便是。”

對於劉盈能記得自己的名諱,甚至能閉著眼睛,道出自己的來歷,錢茂本就有些激動不已。

又聞劉盈這一言,錢茂更是直將腰桿挺的筆直,恨不能倒彎成一把弓,一副‘陛下隨便招呼,臣在所不辭!’的架勢。

就見劉盈又是淺淺一笑,甚至不忘意味深長的撇了眼張蒼,才若有所思的望向錢茂。

“代相陳豨謀反之時,卿曾隨太祖高皇帝之駕,往代、趙而平叛;又因功而為太祖高皇帝恩幸,拔為執戟郎,便當於行伍之事略有知解?”

語調平和的發出一問,待錢茂毫不遲疑的一點頭,劉盈終是再度坐回御榻之上,問出了那個令錢茂抱憾終身,至死都在糾結‘怎麼就沒答出來呢?’的問題。

“朕聞吾漢家之軍,多以步、車為守,弓、弩為攻,又於北蠻逐戰之時,更棄車,而獨重弓、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