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今劉邦對百姓的好,尤其是對關中百姓的好,作為各自家中壯勞力,甚至是頂樑柱的關中‘良家子’們,自然是最有體會的群體了。

待將士們面容之上,不約而同的流露出些許感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劉盈也終是再次撿起話頭。

“父皇先定關中,又後東出函谷,欲與天下安和。”

“怎奈秦亡之時,天下為項羽一分為十八;縱朕皇父一舉而滅秦中三萬,函谷以東,亦仍得各路諸侯,足有十四······”

語調低沉的將話題再次扯回,劉盈的面容,也不由更沉了一分。

“為平關東,孤皇父縱逢彭城大敗,亦不敢自輕,反於滎陽重整旗鼓,得三千里秦中之襄助!”

“終,父皇得天下之共望,迫使魯公項羽自刎烏江,天下傳檄而定,漢祚得立。”

“孤尚還記得,彼時,孤曾相問於父皇:項羽已死,天下,當可得百年安泰否?”

將話頭悄然一轉,劉盈稍一掃視一圈,旋即便是搖頭髮出一聲慘笑。

“怎料孤皇父笑而答曰:痴兒······”

“今項羽亡,明,亦當得共尉、臧荼、韓王信等諸王反;”

“一王平而又一王反,如此反覆不絕,天下安泰,便言之,尚早矣······”

看著再度止住話頭,只低頭唏噓感嘆的劉盈,城下的漢軍將士面上,頓時流露出一股‘原來如此’的神情。

“陛下,真可謂慧眼如炬,明見萬里啊?”

“是極是極!”

“諸王未反之時,陛下竟已然得知:異姓諸侯,必先後反關東!”

“哼!通通都是亂臣賊子!”

“得陛下如此恩惠,更不惜裂土以王,此般賊僚但不知懷恩,竟反興兵而亂關東!”

“話雖如此,殿下彼時不過總角之年,便已知天下安泰之貴,確可謂年少老成。”

“得儲君太子如此,待日後,縱陛下有何不測,吾等黔首,也當可得劉漢之庇拂······”

聽著城下零星傳來的談論聲,劉盈的心中,只稍湧上一抹安心。

——對於這種‘孤小的時候,陛下曾說···’的秘幸,尋常百姓本就會有無限好奇。

再加上當今天下,還是‘君權神授’的概念剛剛興起的漢初,百姓對於類似‘天子果然得天命’‘太子果然是社稷最佳繼承人’的迷信話題,也都具有極高的認可。

這就使得方才,劉盈信口胡鄒的這段‘往事’,在牆下將士們看來,幾乎具有百分百的可信度。

——在這個百姓即便過得不好,都會下意識認為‘天子肯定不會這麼做,必然是貪官汙吏欺上瞞下’的時代,百姓認知中的天子,是絕對不會對自己撒謊的!

天子都不會撒謊,那作為儲君的劉盈,就更不可能在大戰在即的關鍵時刻,對身邊的漢軍將士撒謊了。

看著牆下的狀況穩步朝著自己希望中的方向前進,劉盈面容之上,悄然湧起一抹微不可見的笑意。

但劉盈的戰前動員,顯然還沒有結束。

“後來之事,無不應證父皇之言,實乃至理之言。”

“——關東諸侯,皆多畏威而不懷德、蒙恩而不思報之亂臣賊子!!!”

毫無徵兆的一聲暴呵,劉盈的面容也是應聲一擰!

“先有臨江王共尉、燕王臧荼,後又韓王信、趙王張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