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大軍抵達庸城的下午,到片刻之前的黃昏時分,短短兩個時辰,劉盈麾下的關中將士,便已有足足四百多人陣亡!

除了四百多長眠於此的陣亡英烈,還有四百多人受輕傷,徹底失去了戰鬥力,提前告別了這場庸城保衛戰。

更讓劉盈感到心緒沉重,甚至隱隱有些窩火的,是其餘那百餘名身受重傷,生死未卜的重傷員。

雖然酈商的話沒有說的太明白,但劉盈也很輕鬆的就猜到:等待那百餘名重傷員的,究竟是怎樣悲慘的命運。

運氣差點的,就會和那七十多名活著被抬下城牆,最終死在城內的重傷員一樣,痛苦的死去。

而在這個‘巫醫不分家’,軍中更沒有‘軍醫’一說的時代,重傷員傷重不治的可能性,實在是高的有些離譜。

——能被判斷為‘重傷’,並被同袍抬下城牆的,十個人裡能有三個活下來,都已經算得上是奇蹟!

而即便是那幾個活下來的幸運兒,也會如酈商所說的一樣,留下不同程度的傷殘,基本失去勞動能力,徹底成為家庭的累贅······

“呼~”

定了定神,又面色鬱結的吐出一口濁氣,劉盈便稍停止了身,神情嚴肅的望向酈商。

“還請右相國傳孤之意,以使全軍將士知曉。”

“——凡漢家之將士,不分將官、兵丁,不分戰卒、民勇,凡死王事者,其家中親長、妻兒,孤皆親養之!”

“若幸傷而未死,身留傷殘者,孤亦皆出內庫錢、糧,不時撫卹,以供養其家!”

“另無論戰死、傷殘者,其長子皆從良家子而入宮,操以為太子親衛!!!”

神情嚴肅的道出此語,劉盈不忘沉聲補充道:“除此,朝堂於陣亡、傷殘將士之撫卹,父皇於有功將士之封、賞,於死王事之將士之恩賜,皆如故。”

聽聞劉盈這一番話語,酈商的面容之上,自頓時湧上一抹由衷的笑意。

作為漢室數一數二的頂尖將領,酈商實在是太清楚劉盈的承諾,會帶來怎樣的改變了。

在如今漢室,百姓家中子侄參軍入伍,是為了什麼?

答案是上可建功立業,報效君恩;下可以武勳換取賞賜,供養家中妻兒、老幼。

那麼,青年男子參軍,有何後顧之憂?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酈商這麼一個久經沙場戰陣的老將而言,實在是再淺顯不過。

——陣亡、傷殘之後,會使家中失去一個壯勞力!

而劉盈這短短几句關於陣亡、傷殘將士的承諾,便已經足以讓任何一個漢軍將士,將所有的後顧之憂甩在腦後!

——先是一句‘凡死王事者,其家中親長、妻兒孤親養之’,算是保障了戰士陣亡後,家庭的生計;

畢竟再如何,也不可能有人懷疑太子的承諾會不會摻假,作為太子的劉盈,也絕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出爾反爾。

之後,又是‘傷、殘而未亡,亦出內庫錢供養’,算是補上了一個小漏洞:不管是陣亡還是傷殘,從今往後,都不用再愁於生計。

要說最關鍵的,無疑便是最後一條:陣亡、傷殘者之長子,操以為太子親衛!

操,顧名思義,便是操練、培養;操以為太子親衛,自然就是按照太子親衛的標準著重培養。

這樣培養出來的人,就算最終沒能成為光榮的太子親衛,也絕對能憑藉過人的見識以及軍事素養,在軍中闖蕩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單就這一點,恐怕就足以讓每一個屯長以下的漢軍將士拋開一切,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殺敵、如何殺更多敵人之上了。

反正最終的結果,都不算太差。

——殺敵,有武勳、有賞賜;戰死、傷殘,有朝堂的撫卹,和太子親口承諾的‘照拂’。

且相較於解決當下的撫卹、照拂,能為子孫後代謀求未來的‘操以為太子親衛’,無疑更令人行動。

但很快,酈商面上的喜悅之色,便被一抹略有些忌憚的神情所取代。

見此,劉盈自也是猜出了酈商心中的顧慮——左右不過是劉盈此舉,多少有些逾矩之類。

畢竟再怎麼說,這是‘唯天子可作威作福,臣無有作威作福’的時代。

而劉盈作為太子,在朝臣、百官面前,雖然算是‘君’,但在劉邦面前,劉盈仍然是‘臣’。

但對此,劉盈心中,卻並沒有多少擔憂。

劉盈也相信:自己做出‘厚撫陣亡、傷殘將士’的許諾,老爹非但不會心生芥蒂,反而會為此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