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御階之上,劉邦眼帶狡黠的望向自己,蕭何也是會心一笑,面色溫和的低下了頭。

——共事這麼多年,這點基本的默契,君臣二人還是有的。

只不過,回想起此番,同時解決‘廢黜三銖錢’‘不讓天子劉邦承認自己施政有誤’之方案的來由之時,蕭何的面容之上,又稍湧上些許遲疑。

“恩出於上,失源於下······”

“嗯······”

將前日,劉盈隱晦道與自己的話在心中默唸一遍,蕭何的神情之中,只悄然帶上了些許唏噓。

“是啊······”

“朝中公卿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

“若往年,府、庫空虛,又關東亂起不休之時,公卿百官擬得良策,陛下亦不至棋行險著,令鑄三銖?”

暗自思慮著,蕭何只面帶滄桑的自顧自一點頭。

“確當如是。”

“縱老夫,亦有獻策不力之處。”

想到這裡,蕭何終於再次抬起頭,望向劉邦的目光中,只帶上了一抹決絕。

“陛下。”

滿是鄭重的朝劉邦一拱手,蕭何便從座位上起身,又從懷中掏出了另一個布袋,遞給了身旁的寺人。

正所謂一回生,二回熟——不待蕭何開口吩咐,寺人便福靈心至,捧著布袋小跑上御階,將布袋遞到了劉邦面前。

隨著寺人自御階下小跑到劉邦身側,清脆的金屬碰撞聲在長信殿內響起,惹得劉邦面色不由又是一擰。

“又是錢?”

在心中稍發出一聲驚呼,劉邦便琢磨不定的接過錢袋,卻並未著急低下頭,而是將困惑的目光,撒向躬立於御階之下的蕭何。

見蕭何絲毫沒有開口的意思,只昂起頭,看了眼手中的錢袋,旋即又輕輕一點頭,劉邦才滿帶著疑慮,將這第二個錢袋開啟。

而當這隻錢袋內的錢幣,被劉邦小心取其一枚,並端到胸前之時,劉邦的面容之上,頓時帶上了些許驚詫。

“錢······”

“五銖?”

孤疑的發出一聲自語,劉邦又撇了眼蕭何,見蕭何依舊是一副淡然之色,劉邦終是深吸一口氣,旋即坐回御榻之上,仔細端詳起了手中的錢幣。

與秦半兩、漢三銖一樣,眼前這枚銅錢,依舊是圓形、方孔,象徵著天圓地方。

錢面凸攥的文字,則同少府過去熔鑄的三銖錢一樣,於一面文‘漢興’二字。

只不過,在本該文有‘半兩’的另一面,卻文上了‘五銖’二字。

也正是在看到這兩個字之後,劉邦才發出了先前那聲驚呼。

看過正反兩面的刻字,劉邦稍一沉吟,便將手中錢袋放上御案,右手捏著那枚五銖錢,左手則從御案上的三銖錢中隨便拿起一枚,旋即雙手彎曲,將兩枚錢幣稍遞向離眼睛更近的位置。

只這麼一對比,劉邦便發現:右手上的五銖錢,外徑與左手上的三銖錢幾乎一致,均為五分,即半寸左右。

但這枚五銖錢的內孔,卻並不像三銖錢那麼大,看上去,大概只在二分上下。

從外徑和內孔的比例來看,這枚五銖錢,似乎更像是枚小一號的秦半兩?

反觀劉邦左手上的‘漢半兩’,外徑五分,錢內方孔的對角線,卻有將近四分!

——這樣一枚‘漢半兩’,與其說是錢幣,倒不如說是指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