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如今,劉邦曾在碭山用來斬白蛇,如今卻早已鑲上了金石珠玉的那柄赤霄天子劍,正系在劉盈腰間,以作為‘太子得天子認可’的明證。

光是這兩個鮮活的例子,就足以將‘祥瑞’這兩個字的真諦,擺在每一個頭腦正常的人面前。

——祥瑞,幾乎是造反不可或缺的必備品!

在某種程度上,對於一個造反的個人或群體而言,‘祥瑞’的必要性,甚至遠超實際意義上的兵馬、糧草、勢力範圍!

誠然,除了造反者用來鼓動愚昧的百姓追隨自己,某些帝王、君主,也會透過類似的舉動,來穩固自己的統治。

但在劉盈看來,當下出現在關中的種種‘祥瑞’,都不大可能是後者。

原因很簡單。

作為開國之君,尤其還是‘先天下反秦,得天下而安蒼生黎庶’的帝王,當今天子劉邦,完全沒有絲毫製造祥瑞,來穩固自身統治地位的必要!

作為華夏曆史上,得國之正僅次於朱明的王朝,劉漢政權,也不需要憑藉裝神弄鬼的把戲,來愚弄本就處於愚昧時期的天下人!

這樣一來,‘關中多生祥瑞’的原因,在劉盈看來就很明確了。

——起兵反漢的淮南王英布,在為自己網羅神話光環!!!

而對於此次平叛的第一負責人,又身太子儲君之貴的劉盈而言,這樣的事,是絕不能接受的。

感受到劉盈極力按捺,卻依舊令人膽顫的盛怒,呂釋之的面容之上,只偶然湧上一絲惶恐。

“稟、稟家上!”

“此事,蕭相確無舉措!”

“便是朝中公卿所遞之奏疏,亦似為陛下留中······”

聽到呂釋之的這個回答,劉盈心中的怒火,便立時為一股困惑所取代。

“酇侯知,父皇亦知······”

“即是知曉······”

目光渙散的自語著,劉盈不由稍皺起眉,重新坐回了案前的筵席之上。

劉盈很確定:從這些關於‘祥瑞’的風言重,天子劉邦和丞相蕭何,都必然能看出劉盈所看到的威脅。

尤其是作為‘內行人士’的天子劉邦,必然會對類似的事件,抱以十二萬分的警惕!

但如今的現實卻是:對於盛行於關中的流言蜚語,天子劉邦,卻似乎沒有任何反應!

——非但沒有反應,甚至連朝臣送去彙報此事的奏摺,都被劉邦‘留中’。

有了前世那幾年傀儡皇帝的經歷,劉盈對於‘留中’這兩個詞暗含的潛臺詞,實在是太清楚不過了。

在漢室朝堂,‘留中’二字,後面往往還會跟上‘不發’二字。

而朝臣遞上的奏疏,被天子留中不發,幾乎只意味著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這份奏摺中所提之事,是天子不願意看到、聽到,甚至不願意知道的;

在這種情況下,出於‘眼不見為淨’的考慮,以及告誡臣子‘這事兒不要再提’的意圖,天子才會對這份奏摺,給出‘留中不發’的處置方案。

但很顯然,劉邦無視關中到處流傳的關於‘祥瑞’的流言蜚語,不大可能是這第一種情況。

至於第二種······谷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