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3章 還是有點冒險了啊···(第3/3頁)
章節報錯
而劉盈‘只能棋行險著,提前廢除三銖錢、將鑄幣權收回中央’的原因,也被眉飛色舞的呂釋之盡數道出。
“得陛下此詔,往日之莢錢三銖,當盡除於天下!”
“如此,待秋收之時,少府廣購關中之糧,又明歲售糧與民時······”
話說一半,呂釋之激動地話都有些說不清,只面帶憧憬的嚥了口唾沫,又自顧自嘿嘿傻笑起來。
而看著呂釋之這樣一副神情,劉盈卻只稍搖頭一笑,便低下頭去。
這,就是劉盈為何要冒險去慫恿蕭何,促成廢除三銖錢、鑄幣權收歸共有的原因。
——秋收,已經不遠了······
在先前,劉盈苦惱於三銖錢的存在,很可能會使得少府的‘糧米官營’,換來數之不盡的三銖錢堆積於內帑,便想出了‘代民儲糧’的法子,以作為權宜之計。
只不過,缺少實際施政經驗,使得劉盈遺忘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百姓種出來的糧食,並不是全都要拿來吃的······
在過去,關中百姓之所以勞作一年,所得卻都只能用於果腹,根本原因是因為‘糧商’這個群體的存在,將百姓收穫的糧食吃掉了一半以上!
百畝良田,得糧二、三百石,被糧商一買一賣,就剩下一百石不到,那自然是隻能用來吃。
可在劉盈取締關中的‘糧商群體’,推動少府官營糧米之後,百姓收穫的糧食,大半還是能留下的。
再加上年初,劉盈主修鄭國渠,更將使得渭北數十萬頃農田,迎來過往十年中,收成最好的一次豐收!
這樣一來,百姓的糧食,就吃不完了·······
就拿渭北舉例。
在過去,渭北畝產三石上下,一家農戶得田百畝,每年可以種出三百石糧食。
這三百石糧食,有二十石要繳做農稅,剩下二百八十石,則會有近二百石,在秋收之後售與糧商。
待來年開春,糧價上漲,百姓拿著賣二百石糧食的錢,卻只能買回一百石左右的糧食。
如此一來,這家農戶雖然年收入三百石糧食,但實際到手卻只有一百八十石,若是家裡人丁稍多,就只能勉強吃飽。
而在渭北即將豐收的今年,同樣的百畝田,很可能收穫四百石以上的糧食!
而這四百石糧食中,去掉三十石不到的農稅,其餘的三百七十石,就算被百姓存入少府三百石,按照劉盈親自劃定的‘十取其一’的標準,少府也只會收取三十石的‘代儲’費用。
這樣一來,在這家農戶今年收穫的四百石糧食中,將有起碼三百四十石,會成為‘實際收入’。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過去,一百八十石糧食,就夠這家人吃飽;
而今年,這家人手裡,卻有了三百四十石糧食。
那多出來的一百多石,該作何用途?
但凡是個正常人,都必然會將其賣出,換取其他的物資,亦或是作為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而在‘糧商’群體徹底滅絕的當下,能吃下這批糧食的,也只有‘官營糧米’的少府。
這就使得劉盈即便明知:三銖錢、鑄幣權之事本可以徐徐圖之,也只能冒險透過丞相蕭何強行推動,以預防少府‘秋後用秦半兩買入糧食,次年賣出時卻換回漢半兩’的慘劇發生。
想到這裡,劉盈便不由自主的低下頭,從懷中,取出了一枚質地精良,幾乎是完全由銅鑄造的錢幣。
而在這枚錢的正面······
“漢五銖······”
輕輕一聲呢喃,劉盈的嘴角之上,終是湧上了一抹略帶喜悅的笑容······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