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之前有一段漫長的歲月,被後人遺忘。

有人稱他為文字的史前階段,或初文階段。”

易澤的身邊,風景變化。

觀眾們眼尖的發現,這裡不再是殷墟。

而是位於大山深處。

這裡是哪裡呢?

平平無奇的山石巖壁之上,會有著什麼樣的秘密。

易澤就像是一個苦行僧一般,在充滿著歷史意味的畫面中踽踽獨行。

“1969年,在賀蘭山中,有人意外發現了大山裡的驚人景象。”

隨著易澤聲音的落地,畫面中出現了一道虛影。

這是賀蘭山,罕有人跡的深山。

隨著鏡頭的拉近,觀眾們驚奇的發現。

原本平平無奇的山石巖壁之上,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場景。

上百米的山石上,都羅列著各種各樣的人面像。

這些古老而又複雜的畫像,帶給觀眾非同一般的視覺衝擊。

這些神秘的圖案,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而隨著視角的切換,在中衛大麥地的無邊戈壁灘上,同樣也發現了類似的巖畫。

“大麥地巖畫,距今已經有七千多年。

它的出現,引起了國內外的轟動,同時,在文字起源的領域,也引發了更為激烈的討論。”

易澤的話語平淡而又真實,這一次,他並沒有回到那個古老的時代。

而是帶著觀眾一起,以一種探究的方式,去尋找文字起源的秘密。

探究的樂趣,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雖然中華人一直被詬病於沒有所謂的冒險精神,

但是他們對於秘密的好奇,對於世界的探索,卻是一點也不少。

很多人看起來沒什麼求知的慾望,只是因為無人帶領他們一起。

至於高尖端的科技領域,一般人又完全無法理解。

冗長而又枯燥的歷史領域,則讓人望而生畏。

易澤很明白,歷史看起來相當的神秘,但真要去研究,那也相當的枯燥。

在追求輕量化和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想讓一個人沉下心來去了解枯燥乏味的歷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歷史營銷號能夠甚囂塵上的原因。

人們在意的不是歷史的正確性,而是歷史的趣味性,如果能有歷史名人的八卦傳聞,野史傳說,那自然更加吸引人。

當然,還有所謂的洗白反差,網廟十哲之類的說法。

比如說網上盛傳的千古一帝隋煬帝,最後一位人皇商紂王等等。

很霸氣的稱號+顛覆性的認知+大氣磅礴的配樂=“歷史真相”。

易澤曾經深入的研究過營銷號受歡迎的原因。

而後發現這其中的原理很簡單。

這些所謂網廟十哲的受眾,基本都是對歷史基本不瞭解的有著個人英雄主義,即叛逆中二病的青少年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