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此人何名?此國何名?(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學們,在學習古人的作品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
張老師拿出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大字——古今。
“古與今是不同的概念,古代的經典著作中的詞語,其意義與我們現在所認知到的,有很大的差別,越是古老的作品,差別也就越大。”
“所以,我們能用今時的眼光,今時的含義,去理解孔子的言論嗎?”
張老師的問題拋了出來,教室裡的學生看著黑板上的古今兩個字,陷入了思考。
直播間前的觀眾也一樣,同樣盯著那兩個字,開始思索。
“如果我們是不學無術的人,只用字面意義上的看法來理解這句話,那麼其意思就是: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難以相處的!”
“這樣對嗎?”
見學生都在進行著思考,張老師目光中充滿了讚許。
孔子見狀,也微微點頭,道:“這位老師能夠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理解,是很不錯的老師。”
“張老師一生坎坷,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
易澤在一旁輕聲的敘述著,同時直播間的觀眾還能夠看到,黑板似乎變成了一張畫卷,演繹著這位老師的一生。
同時,易澤沉穩厚重的嗓音也在一旁講述著:
“她是華夏一名普通的教師,以血肉之軀鑄造起山區孩子向外求學的道路。”
“她放棄了優渥的生活條件,隻身一人,紮根貧困山區,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建立起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高!”
“在專注教育的過程中,她經歷了很多苦難。”
易澤的嗓音變得有些低沉,而同時,畫卷中播放出來的畫面,令所有人為之心顫。
一箇中年喪夫的女人,未曾再次組建家庭,沒有親生兒女,卻愛孤如子,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業。
一個身形瘦小的女人,面色蠟黃,形容憔悴,卻堅持著為兒童之家籌措資金,即便面對他人冷眼,也並不氣餒。
面對他人的辱罵,面對他人的誤解,她沒有放棄,即便遭人驅趕,也堅定地走在信念的道路上。
畫卷之中,張老師坎坷的一生,不斷地出現在觀眾面前,也不斷出現在孔子面前。
當看到張老師帶病堅持上課,強忍著病痛的折磨,依舊堅持為孩子們輔導,直到考試完之後,才入院治療時,觀眾的眼角溼潤了。
當看到張老師為了建立免費女高,四處奔波,卻遭人誤解辱罵,甚至放狗撕咬,鮮血淋漓之時,觀眾同樣的心痛非常。
直播間中,有觀眾眼含熱淚,有觀眾義憤填膺,大家下意識的遺忘掉了這一次的主角,而是將目光更多的投向了講臺上那個虛弱的女人。
“以後誰在我面前說什麼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我他麼的先給他一拳!”
“向張老師致敬,感謝千千萬萬如同張老師一般,紮根山村,為貧困地區孩子們帶來希望和光明的老師!”
“淚目了,這讓我再一次想起了我的老師,當時的我真的太不乖了。”
“感謝華夏有張老師這樣的人,是他們,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了我華夏的脊樑!”
“從此以後,再也不追星了,張老師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偶像!”
畫卷依舊在繼續,看著這一幅幅畫面,孔子同樣是雙目溼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