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大軍在撤離陽武等地時,當地的百姓也紛紛爭相跟隨。

百姓們自然是不想背井離鄉的,

可他們聽到從白馬縣等地逃出來的百姓說,那些不想離開故土的百姓,都被袁紹強徵為了民夫,日夜不停的幹活,日子過得簡直比牛馬都要悽慘。

背井離鄉自然辛苦, 可總比被袁軍強徵去做牛馬,生死難料要來的強吧?

與其留在家鄉等著被袁紹禍害死,還不如跟著曹老闆南下暫避兵禍,說不定將來他們還會有重返家園的那一天呢?

百姓們要跟著自己離開,曹操自然不能對他們視而不見。

只是攜民前行,勢必會拖累自己的行軍速度, 因此曹操派出騎兵斷後, 拖延袁紹大軍行軍的速度。

不過好在,袁紹在攻破夏侯淵所有的大營後, 暫時選擇了休整,這倒是給了曹操足夠的,攜帶民眾撤離的時間。

望著一眼看不到頭,行進速度只比烏龜好一些的隊伍,曹操心裡其實也很苦。

明明自己兩戰乾淨利落的擊潰了袁紹二十萬大軍,還斬殺了袁紹顏良、文丑兩員愛將......可到頭來,自己卻像個喪家犬一般,匆匆撤離躲避鋒芒。這特喵的到底誰打了勝仗,誰打了敗仗啊?

雖說趙雲、夏侯淵等人擊敗了袁軍二十萬先鋒。

可真正擊殺或者俘獲的袁軍,充其量也就四五萬的樣子。

那兩支被擊潰的先鋒軍,重新聚攏後還有十來萬,加上袁紹主力還有三十餘萬人,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這就是人家的硬實力!

四個四五萬人,對於近五十萬大軍的袁紹來說, 不過是隔靴搔癢罷了。

濮陽以北四十多里就是冀州,

據說為了這一戰, 袁紹足足從四個州籌集了將近二百萬石糧食!不得不說,河北是真的非常富有,袁紹也確實是有自己豪橫的本錢的。

曹操放棄官渡以北的地方退回官渡,將曹袁決戰的主戰場設定到了官渡,這便是典型的以空間換取戰略優勢的選擇了。

曹軍可以就從陳留、潁川等地補充糧草;

而反觀袁紹,則需要承擔將近二百多里的糧道,再加上東郡如同一根釘子般死死釘在袁軍糧道的側後方,袁紹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大大增加了。

再說官渡這個決戰戰場。

雖然濟水沒有黃河那麼寬敞湍急,可正如陸彥所分析的那樣,官渡口本身三面環水,方圓百里就這裡適合作戰。戰場只有數里寬,二十里長,作戰空間極為有限,可以為曹軍減小袁軍數量帶來的優勢。

回到官渡後,陸彥遠遠便看到了正在城牆上,大聲指揮民夫修築防禦工事的任峻。

任峻當年在陸彥手下時,顯露出了出色的後勤能力。

後來他跟隨毛玠出去逛了一趟後得到了曹操的賞識,把他留在了身邊, 專門負責後勤方面的工作。

在袁紹發出討曹檄文之後,

任峻便按照曹操的命令開始準備大戰需要的一應的後勤,後來更是在從陸彥的日記得知官渡是最終的戰場後,他便讓任峻提前在官渡修築防禦工事。

如今小几個月的時間過去,官渡渡口的平原地帶,赫然已經聳立起了一排堅固的城牆。

“有長城的味道了...”陸彥看著高七八米,寬五六米的城牆,心中不由得讚歎道。

雖然這條城牆只有數里長,但這將會是曹操與袁紹作戰,最大的依仗。

谷荘

陸彥等人跟著曹操前來視察防禦工事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