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陸彥所預料的那樣,郭嘉向曹操說出了那番著名的十勝十敗論!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

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

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

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

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

洋洋灑灑,郭嘉旳言語中,將袁紹批判得哪兒哪兒都不行。

無論是橫著看還是豎著看,他袁紹都絕對不是你曹操的對手。

這番話下來,不僅是曹操,就連典韋張飛等人都覺得袁紹好像不過就是一隻外強中乾的紙老虎罷了...

雖然郭嘉沒有提出具體戰勝袁紹的方針,

但他的這一番話對眾人來說無異於一劑強心針,來的非常及時也非常的重要。

十勝十敗論一出,曹操本已經開始搖擺的信心,再次堅定下來。

大帳中的其他文武官員,此刻對袁紹的恐懼也減少了許多。

曹操趁熱打鐵,當機立斷的說道:“某認為陸先生集中力量固守官渡之策甚為妥當...”

“來人!傳來下去,今夜拔營迴轉官渡!“

“傳令,令夏侯淵連夜率軍撤回官渡,不得有誤!“

“傳令,撤回烏巢守軍,全力協助官渡加強防禦!”

“還有,後勤加快箭矢、器械的運輸速度,連弩、投石機,有多少給我拉來多少!”

......

一連串命令下達後,曹操終於長舒了一口。

梳理了一遍自己的部署,曹操感覺差不多已經做到了目前能想到的極致。

事在人為,他自認自己已經做出了最好的應對,

至於之後局勢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那就只有等到了那個時候,才會具體見分曉了。

......

建安三年七月中。

袁紹在攻破了夏侯淵的第八座營寨後,忽然止步不前了。

無它,袁紹四十萬大軍的糧草即將耗盡,他不得不暫時先做休整,等待後續運送的糧食抵達。順便,袁紹也可以趁機穩固一下後方的糧道,避免東郡或者其它地方冒出的曹軍威脅到自己的生命線。

建安三年伊始,袁紹在滅了公孫瓚後,其實就想攜大勝之勢再南下滅了曹操。

但他卻終究還是拖到了五月才揮師南下,就是因為麴義之前圍困公孫瓚近一年時間,把袁紹他的老底子都耗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