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迅猛發展的陳留郡(第1/3頁)
章節報錯
近兩個月,
陳留郡的民屯和較少賦稅的政策,吸引了數萬流民,
加上曹操從東郡遷來的原住民和黃巾俘虜,整個陳留郡大概增加了有二十萬人口!
二十萬人口是什麼概念?
陳留郡在洛陽東530裡,一共17個城,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陳留郡大概有六、七十萬人口。
這一下就遷來了三分之一還多的人,對陳留郡的治安管理和人口統籌,無疑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特別是黑山黃巾俘虜,
雖然這些投降的人大多都是一些老弱和拖家帶口不願再打打殺殺的人,
但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終究是有了匪性,
這讓陸彥不得不防。
對於外來的流民,陸彥對他們採取了自願的方式,
願意屯田的可以參與民屯,
喜歡經商的那就去做生意,
若是還會一些手藝,那麼恭喜你,只要你透過官坊的考核,你就能得到一份薪資優厚的工作!
陸彥可沒有古代人士農工商的階級思想,
他深知,經濟和軍事是國家強大的基礎,
商業讓國家經濟富裕,工業則讓國家軍事強健,
這兩者想要發展起來,便離不開商人和工匠的活動。
有為偉人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相比於商人,陸彥對於工匠又更加的看重。
當然,讀書人和農人也不能落下,
只是他們四者之間的地位,在陸彥的管理下有了些微妙的變化。
陸彥現在做的還不太明顯,
畢竟有時候太超前的改革也不一定是件好事,還是得考慮考慮時代和人心的接受程度,
要是一上來就不管不顧大刀闊斧的改革,那隻能說他活膩歪了。
況且,太過激進的做法也不符合陸彥帶薪摸魚的風格,
反正事在人為,有空就推一推,實在不行就換個法子......
之前提到,自願來到陳留郡的流民,陸彥採取了比較溫和的自由的安排,
但對於黃巾人口,陸彥則採取了比較嚴格的措施,把他們全部強制塞進了民屯和軍屯之中。
黃巾青壯人口全部進入軍屯,農時耕田種地,閒時參加訓練順便洗腦;
老弱婦女則進入工作強度低一些的民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