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日哭了,往後的日子才能天天笑。“

也許是這個道理,但她沒有這樣的演技,只能想往常那些苦日子,在公孫大娘的棍棒下練劍器,抑或是以前,身為貧寒妾室的母親因為無子,父親不祿之後被正房趕出府邸,幸好昔日家中與公孫氏有些來往,便過去做了徒弟,更像是過繼給了她做女兒。

她凝結去些許悲傷情緒,可惜已經到了鎮守使府上。新郎李嗣業翻身下馬,手中握著弓,箭頭上是泥丸,對著花車連射三箭定乾坤,才將新娘子從從花車迎下來。

兩人各自握著紅綢,新郎穿著紅色吉服,新娘子頭戴釵鈿身披綠色翟衣禮服,這正是紅男綠女。

進門前需要跨火盆,跨馬鞍,跨過米袋子,踩著紅毯往內院而去,兩個孩童在他們身後拋灑五穀雜糧。賓客們在旁邊觀瞻拱手慶賀。

李嗣業對這些禮節一概不通,時刻需要人在旁邊指點,幸虧這西域的漢文化並不嚴謹,若在中原定然會鬧出許多笑話。

新人進入堂中,李嗣業取掉十二孃頭上的蓋頭,她卻雙手撐著團扇擋住臉面。擋著臉應該怎麼辦旁邊早已有人送上絹布和筆墨,非得題一首卻扇詩才行。

這個自然也不用發愁,疏勒府的胥吏們有許多精通文墨之輩,昨晚上已經給李嗣業謄抄數首,他死記硬背將其中一首記下來,內容大概是誇讚娘子賢良淑德的,要謹記其中繁體字的用法,不然又被人誤做文盲。

十二孃誦讀詩文,除卻團扇,夫妻二人拜天地,家中高堂,無奈高堂不在,但牆上掛著李氏共祖老子的畫像,兩人都能拜。

夫妻對拜之後行結髮禮,吳娘子端上托盤,裡面放著剪刀,兩人各自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結在一起,裝進了香囊中。

兩人對坐在案几前,端起盛滿酒水的銅爵喝交杯酒,這叫做合巹之禮。喝完交杯酒之後,他們端著酒杯來到堂外,對今日來參加婚宴的賓客表示道謝。

此時天色已完全暗下來,內院掩映在紅色的燈火下,賓客們端起酒杯從席位上站起來,與李嗣業舉杯共飲。疏勒軍副軍使總算趕上了最後的環節,他風塵僕僕趕到了院子裡,腳步有些許沉重。

趙崇玼在某個酒案上取了酒盞,站在臺階下雙手捧著,按耐住眼眸裡隱藏的戾氣,擠出笑容對李嗣業道:”回來得遲了,剛好趕上鎮使的婚宴,特地來討三杯酒喝。“

說罷他仰頭將一盞酒嗆進了喉嚨裡,看得十二孃都有些憂心:”哎,慢點兒喝。“

他抬袖抹去髯須上的酒液,叉手說道:”感謝李鎮使和娘子,只是我家還有些事情,不能在此多叨擾,還請見諒。“

李嗣業見他狀態不對,連忙說道:”無礙,你先去忙著。“

趙崇玼再次叉手,大踏步地轉身離去。

李嗣業對坐在案席上的燕小四招了招手,將他叫到身邊低聲吩咐道:”你帶幾個人,暗中跟著趙崇玼將軍,只需要看顧他的安全,別的事情一概不要管。“

燕小四低聲應喏,也低著腦袋大踏步地離去,到外院中叫了幾個聚堆喝酒的親兵,各自提了佩刀溜出門去。

李嗣業拜謝賓客後,與李十二孃進入洞房,房中只燃著豆大的紅燭火。她坐在妝奩前取下頭上的釵鈿,將結下的長髮盤下來。

李枚兒端著銅盆進門,裡面盛著熱水,讓兄嫂擦洗了臉和手。她剛要轉身離去,卻被十二孃叫住:”枚兒。“

她拉開妝奩抽屜,從裡面取出一個錦囊,塞到枚兒手中,兩人相視而笑,像是有什麼小秘密。

李枚兒離開後,十二孃站起幫丈夫解衣,只剩一件白色中單,藉著燈火的光線,可看到半透明的中單後面,淤積著累累的疤痕。

她伸手掀起李嗣業的中單,伸手觸控他健壯脊背表面的傷疤,許多刀口猙獰而硌手。她疼惜地閉合了眼睫毛,把臉龐觸了上去,感受那疤痕下流動的熱血。

李嗣業回過頭去,咕噥著問道:”傷疤有什麼可親的,不嫌硌得慌麼“

”討厭,你真沒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