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

在跑路之前張新還想掙扎一下,漂洋過海乾嘛來了?

張新看著蔡德隆,“我們現在有六千義大利士兵,四千學徒新兵,和四千原來駐紮在獵人小鎮的同胞。

我打算在聖米良大橋和共和派軍隊打一場。”

“為了刷人?”

“對。”張新點頭,“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三千人一輪,每輪頂三天。”

蔡德隆應是,連忙去準備。

國家小、路程段,說是北方省份,聽著很遠,其實直線距離不到100公里。

地域非常小。

因此老蔡也十分重視情報工作,早在剛打下聖米良小鎮後,就發現北方兩省駐軍的兩個師團在進行緊邏密鼓的備戰。

經過一個月準備,終於落下最後一隻靴子。

同樣過去一個月蔡德隆也沒閒著,也進了積極準備,所以不算倉促。

又因為是大規模師團作戰,共和派這次用上了飛機和大炮。

可以預見,戰況會非常慘烈。

張新打心底裡不想看熱鬧,為了不給老蔡添麻煩,與傷號、文員,共約500多人提前撒回位於葡萄牙北部邊界山區的大本營。

大本營位於一處優如一個人敞開懷抱的山谷中,有三千老兵駐守,加上地勢好、工事全,整體頗為安全。

而且張新發現,這裡風景極好!

山谷內分佈著許多石頭建造的壯觀鄉村房屋,與美麗的森林和山景融為一體。

其間有大量橄欖樹和果樹,偶爾還能看見一隊隊羊群。

張新看向跟在自己身邊的千尋問,“這地方是你選的吧?”

千尋身體很還虛,聲音輕如蚊吟道:“回東家話,正是小女子的主意。”

當張新在中世紀歐洲風格的農村享受田園生活時,從桑坦省和奧維多兩省抽調的兩個共和派師團,第一批先頭部隊到達聖米良大橋前方10公里處停下。

現在兩邊都知道對方來了。

蔡德隆在聖米良大橋兩側擺開陣地防守。

共和派軍隊進攻。

到了地方共和派軍隊在離聖米良大橋外兩公里處開始挖戰壕,辦法很簡單,把戰線緩慢往前推。

這個辦法除了速度慢一點,可以減少很多傷亡,也是用心了的。

共和派的指揮官行為謹慎,不僅迷念挖戰壕,還喜歡挖地道,這讓大殺器35毫米機關炮的作用大大降低。

本以為是兩三場或者是四五高強度激烈交戰,最多打半個月也就散了。

沒想到最後打成了膠著戰。

45天過去,時間已經6月下旬,兩邊還在聖米良大橋附近你爭我奪。

張新記得剛剛搬進大本營的時候山景還是灰色,現在樹葉綠、杏花開、小鳥和松鼠出來了。

但是兩邊還在打!

“東家,”張新正站在山腰處的一棟莊園露臺上,仰頭45度曬太陽,谷春小美走過來道,“新一輪補給船到了,送來了戰場上急需的聽診器。”

聞言張新心碎一地,聽診器不是給醫生用的,而用於給士兵監聽敵人挖地道。

真特麼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