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G42通用機槍形容成小鬍子收割機,那麼35毫米炮可以形容成張某人高速推土機。

開火瞬息間,一隊追兵前一秒還在奔跑,下一秒變碎肉。

一顆子彈能夠‘腰斬’數十人,加上火力密集,所過之處頓時一空。

這把活的人嚇死,因為地勢較為平坦,無處可藏,果斷一點的共和派士兵使用手榴炸散兵坑,然後勉強把身體藏進去。

前面吃了大虧,後面來的追兵把坦克派上來。

一種日爾曼製造的半履帶式裝甲車,車頂上架著兩挺M42變種重機槍。

屬於輕型裝甲車,和後期的虎式有明顯差距。

很明顯,它擋不住配備穿甲彈,可以打穿8厘米鋼板的35毫米擊關炮。

張新躲在河對岸用望遠鏡觀察,早之前他想造一款輪式裝甲車,搭載35毫米機關炮。

之所以一直沒做,是因為爪哇大島地理條件原因,車載聽上去挺爽、很牛譁,實際應用中,在雨林山地中,不如人工抬。

城市周邊又不如固定使用。

種種原因,讓造裝甲車變的不經濟、不實惠,何況還要把錢用在刀刃上。

給士兵配裝甲車,不如給士兵一雙好靴子和S1型防刺作戰服。

但是啊!

換個地方,比如西斑牙。

它沒有雨林,公路設施雖然也不好,卻比爪哇好太多。

爪哇常年下雨,有的路面泥濘能餡一米深。

西斑牙公路雖然大部分也是土路,可透過性卻高出很多,這種情況下車輛應用效率大大提高。

難怪老蔡總是要貨車、摩托車,沒有基礎運兵車輛,根本沒法打仗。

估記他也想要裝甲車,可能是感覺東家太窮,一直沒好意思開口。

共和派軍隊作戰很勇敢,第一次被擊退後,休整一個小時,調整了策略,接著發起新一輪進攻。

首先使用反坦克炮攻擊35毫米機關炮陣地。

反坦克炮打的是平射彈,也就是視距戰,開火就暴露位置,馬上招來機關炮的密集火力。

接著啞火。

隨後共和派又發起兩次衝鋒,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以為這就完了,看樣子他們還打算組織衝鋒。

“這座橋守著的公路通往北部工業重省,看樣子他們是得到死命令,否則不會這般拼命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