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沒有其他人家,僅此一戶中式大宅。

宅子六進六出,遠遠看過去像多重‘回’字型迷宮。

這般規模的房子,著實把張新嚇到。

1935年7月15號,張新踏上三和城土地。

今天是1936年1月10號。

這麼長時間,只有在蔡小景家租房時睡過床,其它全是打地鋪。

媽祖廟裡、炸雞店裡、車間裡,統統打地鋪睡覺。

甚至是蔡小景在銀行上班,每天晚上回漢堡店休息,也是打地鋪。

張新想像不到,住在這樣超大中式合院裡是什麼感受。

話說,老鄭這般奢侈,不怕太高調嗎?

拋開雜念,張新順著鄭舟漫的指引,沿著青磚院牆、一路把車子開到大宅正北面。

這裡有兩扇硃紅色大門,看上去高大氣派。

外面立著兩頭石獅,威武不凡。

門口還有四個手持木棍的武者保護。

看上去逼格滿滿。

不過...張新知道這不是正門。

唐山人講究風水。

大宅開門必朝東南、或西南。

不會朝東、朝西,更不會朝北。

猜到張新所想,鄭舟漫聲音苦楚道,“我娘是妾、我也是妾,所以...”

張新早前就猜到鄭舟漫命運,未來會嫁給某富商為妾。

以前還在心裡同情她,沒想輪到自己頭上。

做為妾,不提走後門。

平日裡一日三餐,妾室只能在自己的小院裡吃。

有重大宗族慶典,妾室也沒權參加。

身份和地位卑微到泥土裡。

心裡嘆息一聲,以前覺的‘妾’制度挺好,男人的天堂。

現在覺的悲哀,因為它是女人的地獄。

守衛後門的持棍武者對張新和鄭舟漫視而不見,兩人並排...

不是並排,鄭舟漫一直刻意落後張新半步。

謹記‘妾’的規矩及條條框框。

今天之前她可不是這樣,張揚著少女該有的活潑和陽光,如今彷彿一下子被打入看不見的規則牢籠。

彷彿走在皇宮的宮道里,兩側高牆之間是窄窄的石板道。

經過下人居住的院落外圍,一牆之隔就是鄭舟漫母親居住的小院。

小院很小,十來個平方,居中種著一顆棕櫚樹。

小小的四合院圍著它,看上去孤孤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