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節 無本生意(第1/3頁)
章節報錯
汪松明也是唐山人。
祖父移民香江。
從苦力、街頭擺攤、小商人、中等商人,經過三代人努力升到現在的大商人。
“汪老闆好、汪小姐好。”
張新抱拳打招呼。
“你好張新,之前在拍賣會上,你好像有事情?”
“是的,敢問汪老闆棉花是從那裡購買的?”
“這不是秘密,可以在唐山或南澳買到。”
“我願意從汪老闆手裡買一些棉花,用於儲存。”
汪松明不解,“你要棉花幹嘛?”
張新再抱拳,“汪老闆別誤會,我沒有開辦毛巾廠或紡織廠的想法,純粹是為了儲藏,每月10噸。”
以後萬一被小本子封鎖爪哇海,這些棉花可以救命。
爪哇不產棉花。
有備無患。
水稻一年三熟,產量很多,勉強不用擔心。
可因為殖民政府倒逼著農民種經濟作物、反抗軍逼著農民種DP...等等,各種亂搞。
不久後居然會缺糧食。
人才~
“沒問題,不管成本多少,我每噸加收你10盾。”
“多謝。”
這是友情價,自己買更貴,人家穩定渠道,價格本就實惠。
“再會。”
留這下這句話,汪松明帶著汪寶兒離開。
汪寶兒跟在父親身後,悄悄向張新吐了吐粉舌。
好想吃...
張新不知道,他在樓下和汪松明聊天時。
三樓一間辦公室內,有人正在議論他。
鄭奕住。
及他的女兒鄭章、女婿萬澤良、還有養子鄭奕源、妾生女鄭舟漫。
“我還是小看了張新。”
鄭奕住坐在他寬大的辦公桌後面感嘆一句。
“???”
四個子女不明所以。
“父親為什麼這般說?”鄭順源問。
“我之前也奇怪,張新為什麼接手孤兒院這個爛攤子,現在終於懂了。”
鄭奕住解釋道,“300多個孤兒進車間當學陡,實際這些孩了在車間裡工作和成年人創造的價值一樣。”
“按理說每月也應該得到6.6盾薪水,但他只給每個孩子發3盾工資,等於用本屬於孤兒的剩下3.6盾薪水,養活孤兒院其他孤兒。”
“一個孤兒結餘3.6盾,100個就是360盾,300個就是1080盾,難怪他捨得給孤兒吃米飯!”
鄭舟漫恍然大悟!
“父親,”鄭章好奇問,“張新違反商會規定底薪6.6盾每月,會不會被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