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智將之間的戰鬥(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不僅太史慈有疑問,連俞涉本人都有些疑惑,打下廬江之後還得派重兵駐守,而且還不一定守得住,花大力氣拿下這樣一個“雞肋”,似乎有些費力不討好。
徐庶笑了笑,並未直接回答,而是指著地圖上的江夏:“孫策一直對江夏虎視眈眈,他圍城數月卻還是被劉備帶兵守了下來,我猜他絕不會善罷甘休。”
俞涉問道:“我明白軍師的意思,你是想趁孫策進攻江夏時拿下廬陵,但他已經在江夏吃過一次大虧,現在劉備的實力遠超當初的黃祖,他不可能還會強攻江夏吧?”
徐庶反問道:“孫策想拿江夏,是為了下一步進取荊州,以前的江夏是個軟柿子可以隨意拿捏,現在變成了硬骨頭,他啃不動了會怎麼辦?”
俞涉看著地圖:“難道他會找個新的突破口?”
徐庶笑了笑:“不錯,而離豫章不遠,又能圖謀荊州的地方,只有一個——長沙郡。”
“我猜孫策會佯攻江夏,實則偷襲長沙,長沙太守韓玄殘暴無良,治下百姓怨聲載道,恐怕不是孫策對手。”
俞涉心想韓玄手下有兩員虎將黃忠和魏延,只是這兩人此時可能還不太有名氣,孫策以為長沙是個軟柿子,卻不知這又是另外一塊硬骨頭。
徐庶繼續說道:“孫策一旦出兵長沙,豫章定然只剩部分守軍,我們此時派兵攻打廬江,即使豫章揚州都分兵來救,我們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太史慈說道:“可孫策一旦拿下長沙,便可以回首夾擊廬江啊。”
徐庶解釋道:“太史將軍別忘了劉備,如果孫策拿了長沙後分兵回廬江,劉備豈不是順手就把長沙給奪回去了?”
太史慈不解:“劉備明明在江夏,他怎麼會去長沙?”
徐庶似乎在回憶什麼:“如果他背後是諸葛亮的話,那麼他一定會。”
他想起諸葛亮跟他談論天下大勢曾說過,如果要成大事,一定要立足荊南四郡,然後圖謀益州。
徐庶曾為了這個話題跟諸葛亮爭論過,他認為中原富饒,應當立足河北、中原、淮南等地,再領兵征討邊陲。
不過現在看到曹操袁紹的勢力越來越大,其他諸侯強如袁術呂布,都在“逐鹿中原”時成為了歷史,他此刻不禁有些佩服諸葛亮的先見之明瞭。
太史慈還想再問,俞涉抬手說道:“這個我信,我已派出探子去了襄陽和江夏,劉備確實有意往荊南進軍。”
眾人不免有些疑惑,連徐庶也在想,主公什麼時候瞞著自己又派了探子出去?而且軍中探子天天都在回報,怎麼沒聽說這個訊息呢?
其實俞涉根本沒有單獨派人去打探襄陽和江夏的軍情,只是他非常清楚,劉備能與曹魏和孫吳這兩家分庭抗禮,就是以奪取荊南四郡為起點。
只不過這事一時半會兒解釋不清,便對大家撒個謊吧。
徐庶繼續說道:“雖然我猜測孫策不會放棄長沙回援廬江,但為了以防萬一,奪取廬江之後還是需要一位虎將領兵駐守,切斷前往揚州的通道,這樣我們便可以心無旁騖,全力奪回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