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軍千里奔襲,已三月有餘,糧草不繼,疲累不已,操勞竭慮,日夜不息,軍中人人精瘦,神情萎靡,亂須覆面,恍惚不已,只憑回家的信念,強撐至今。

雖有軍醫精心調治,文錦肩上箭傷,依舊難以痊癒,一路時好時壞,化膿不已;渾身時而燥熱難耐,時而如墜冰池,看遠處之物,時時出現雙影。

他心知自己病得不輕,但千里縱橫,貴在飄忽不定,時間如此寶貴,他只能咬牙硬撐。

雖然從若顏口中得知,宴軍已經分兵,但並不知分兵多寡,為給宴軍更大壓力,便決定率軍直衝夏縣,好似要奔襲夏縣,然後透縣而過,再直奔雲州,穿雲州之後,與青縣乞伏如之匯合,給宴軍以尾擊其後背之勢。

文錦推測,夏縣,雲州守軍必定不多,一擊之下,必能透城而過,但此時宴軍正在回師,若被夾在兩城中間,再被回師的宴軍合力圍剿,這兩萬人可就回不去了。

因此,衝到夏縣之後,他覺得已經足夠給宴軍造成心靈衝擊,便在此一個左轉,向大河岸邊奔去,只要到了河邊,借蒹葭蕩的掩護,部隊便可休整幾天,然後順來路,去青縣與如之匯合。

兩軍合兵,便有五萬之眾,皇上被困幷州,計算時日,糧草最多還能支援十日,如宴軍已經撤圍,自己便與如之一同撤退,如宴軍還在圍困幷州,則與如之奮死衝擊,誓死救出皇帝。

人算精妙,天算難欺,他卻在河邊,迎頭撞上在此堵截的慕華若離,便遭遇了此次奔襲最大的敗仗,差點命喪於此!

……

……

慕華孤接到後方戰報:朔軍奔襲孔府,當即暴跳如雷,連茶盞都摔了,他瞬間便猜到了朔軍的意圖:祭祀孔廟,劫持衍聖公回國。

第一件事已無力阻止,對方必定已經行動完畢,可第二件事絕不能讓其發生,必須將朔軍堵截在國境,他立即喚來了慕華若離。

若離聽完戰報,也是大惑不解,蹙眉說道:“一個丞相,兩個皇子,還有一名公主,朔軍竟如縱橫無人之境,真是奇了。”

慕華孤已經冷靜下來,寬容地笑了笑:“你我也不要事後諸葛亮,畢竟朕也沒看到這一步,這個慕華文錦,果真見識不凡!”

他不再猶豫,快速命道:“離兒,此事不可再耽擱,必須消滅這股朔軍,把衍聖公搶回來,你立即分兵十萬,前去堵截朔軍。”

若離大吃一驚:“父皇,此刻兩軍生死對壘,正是緊繃之時,兒臣算幷州城中糧草,再精打細算,也撐不過十日,我再堅持一下,敵軍必亂,但我此刻分兵,朔軍必蜂擁而上,我軍必潰,請父皇三思。“

慕華孤笑了笑:“朕已詳慮幾日,兩軍對壘,是個死局,總得有人先退一步,才能解局,我分兵十萬,並非一夜之間便全部撤走,而是分批、分時慢慢移動,敵若撲上來,你立即回師,將缺口堵上。“

若離猶豫地說道:“就怕朔國無人體諒父皇的一片苦心!“

慕華孤嘆道:“天周君臣不是笨人,這麼長時間,天周被困孤城,朔軍並未輕舉妄動,便是明證,離兒,等你做了皇帝便會明白,生死並非大事,天下還有億兆百姓,豈能意氣用事?“

若離聽他以皇帝相許,心中狂喜不已,卻哽咽著說道:“兒臣思慮不周,枉費父皇焦慮操勞。“

慕華孤竟慈祥地笑了:“離兒此次佈置,大局恢弘磅礴,小節嚴密細緻,並無不當之處,你能有這樣一次鍛鍊,朕便丟掉一兩處城池,也千值萬值。“

若離心動感動不已,卻突然問道:“若朔軍以衍聖公為人質,我如何營救。“

慕華孤沉默不語,看著帳外的天空,眼中閃著幽幽的綠光,片刻之後方說道:“若果真如此,只能讓衍聖公殉國,明白嗎?“

若離心中一寒,慕華孤又說道:“不過,朕估著,朔軍此舉,只是逼迫我回師而已,我若是慕華文錦,便在半路放了衍聖公。“

宴軍當晚開始撤退,從四門各調走一萬軍士,朔軍並無異動,第二日晚間如法炮製,再調走四萬軍士,前線來報,朔軍非但沒有前突,外圍部隊反而向後移動十里。

慕華孤一口氣方鬆懈下來,知道朔軍讀懂了自己意思,他卻萬分奇怪,天周皇帝、拓巴忍、慕華博都被圍在幷州,城外是誰在下令呢?

能做主的,只能是二皇子,可他斷言,二皇子無此見識,無此魄力,更無此調兵之權。

若離卻若有所思:“此必慕華博所為,父皇可記得,宗原燒糧庫那日,我軍降卒也衝出幷州城,其中發現一隊朔軍士卒混在其中,被我軍斬殺大半,必是慕華博也混在其中,逃出了幷州城!”

慕華孤饒有興致問道:“你何以知道是慕華博,而不是拓巴忍?”

若離便道:“慕華博善野戰,拓巴忍善守城,我若是天周,當然派慕華博出城。”

慕華孤大為讚許,說道:“離兒分析頗有道理,兩國老一代名將,我與慕華彥、慕華博、拓巴忍算稍有名氣,新一代將領,朔國有慕華文錦,我國也不差,你也成長起來了。”

他停了一下,突然快速命道:“離兒,你不可久留,今晚再撤出兩萬士卒,集結完畢,你明日便上路堵截慕華文錦。”

慕華孤口中的新一代名將,差一點在大河岸邊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