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梁國朝廷的目光被函谷關和廣成關的戰事所吸引之時,京城府八大關口之一的大谷關,竟然被涪州蔣家的叛軍所攻佔。

這也就意味著,由八大關口所組成的防線,瞬間瓦解了。

在函谷關外,天威軍的營寨內,幕僚公孫羽一臉震驚的對天威都護府大都督蔣順說道:“沒有想到大都督原來早有安排,竟連屬下都被瞞住了。”

大谷關,緊鄰中原七州中的淞州,而幫助涪州蔣家奪取大谷關的,就是來自淞州的廂軍。

因為涪州蔣家的叛軍,是自祁州而來,所以梁國朝廷只在與祁州相接壤的函谷關和廣成關,各佈置了兩個鎮的禁軍。

至於京城府其他的六個關口,除了一直守關的一萬府兵之外,梁國朝廷只是從相鄰的三個州,即淞州、雍州、順州,抽調了一些廂軍,加強到了這六個關口。

比如大谷關,就得到了四萬淞州廂軍的支援。

但是,梁國朝廷萬萬沒有預料到的是,率領四萬淞州廂軍進入大谷關的幾名將領,早已全部投靠了涪州蔣家。

於是在四萬淞州廂軍的突然發難下,駐守大谷關的一萬府兵很快便被擊敗。

緊接著已經秘密抵達大谷關外的天威軍後衛,便在淞州廂軍的配合下,順利接管了大谷關。

蔣順微微一笑,“還請公孫先生不要介意,此事極為機密,除了後衛都統蔣奇,整個天威軍中,再無其他人知曉此事。”

幕僚公孫羽雖然心裡對此有些不舒服,但他當然不會表現出來,“大都督做的對,這件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屬下一直覺著想要突破京城府的八大關口,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不成想大都督早已安排好了。”

蔣順有些得意的說道:“如果不做好安排,老夫豈能如此輕易便舉起‘清君側’的旗幟。”

頓了一下,蔣順接著說道:“立即命令天威軍各部繞路趕往大谷關,同時派人去通知鮮卑人和契丹人。

讓他們不要在廣成關那邊浪費時間了,儘快趕赴大谷關,從大谷關進入京城府。”

大谷關的失守,讓梁國朝廷這邊頓時有些慌了手腳,只能趕快調兵,試圖奪回大谷關。

可惜大谷關易守難攻,加上又有天威軍後衛四萬兵馬,以及剩餘三萬多淞州廂軍的堅守,梁國朝廷派來反攻大谷關的軍隊,一時間根本無法奪回大谷關。

等函谷關外的叛軍主力抵達了大谷關,梁國朝廷也就徹底失去了奪回大谷關的機會。

這時候,梁國朝廷只能指望在大谷關後面的汝武縣縣城,能抵擋住涪州蔣家的叛軍,還有涪州蔣家勾結來的四十萬鮮卑騎兵和四十萬契丹騎兵。

汝武縣,也是京城與八大關口之間的五座縣城之一,是從大谷關進入京城的必經之路。

大梁歷395年八月十五日的上午,皇帝陳遜在安陽城皇宮的一座大殿內,召見了天肅都護府大都督馮庵、乾陽都護府大都督曹廷謹、懷德都護府大都督樊成、紹昌都護府大都督樑子興、安豐都護府大都督劉襲和興嶺都護府大都督姚義。

另外皇帝陳遜還把左丞相魯增、右丞相範子雍、永安王陳濱、兵部尚書夏世俊和兵部侍郎孫哲,也同時召入了宮中。

已經完全掌控了靖武、烈武兩鎮禁軍兵權的孫哲,根本不怕皇帝陳遜會在這個時候出手對付他。

何況兒子還派來了二十萬鎮南軍給他撐腰,即日便可抵達京城府,所以得知皇帝陳遜要召見他,孫哲立即返回了京城,大搖大擺的走進了皇宮。

皇帝陳遜沉聲對大殿內的眾人說道:“諸位愛卿都是朕的股肱之臣。

如今叛軍已經突破了京城府八大關口的防線,各位愛卿有何良策能剿滅叛軍?”

隨著六支邊軍陸續抵達京城府,皇帝陳遜在大谷關丟失時的手足無措,已然看不見了。

就如長公主陳玉琳安慰皇帝陳遜的那些話,雖然大谷關丟了,朝廷已經沒有辦法把涪州蔣家的叛軍,擋在京城府外。

但是六支邊軍抵達京城府後,等於朝廷手裡的軍隊,一下子激增了七十萬,且其中大多都是戰力不俗的精銳。

再加上禁軍的七十多萬精銳,京城府的十幾萬府兵精銳,以及從祁州、淞州、雍州、順州抽調來的幾十萬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