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所在師門,名為洗劍峽,當時還是江湖中有名的門派,尤其是劍術,堪稱是當世一絕。

而那名女子,又是師門中少有驚才絕豔的年輕後輩,師門長輩偶然間得到了那份高人“洩露”的天機,便讓門下年輕弟子去碰碰運氣。

而這名女子,在當時尋劍的年輕弟子中,是所有人中劍術最高的。

女子在那藏劍山上結茅而居,苦尋數月無果,最後被那如老狗一般嗅到了訊息屁顛屁顛趕來的墨家遊俠,一個看似隨意的隨意,便從一顆老樹樹洞之中,拔出了那柄劍身銘刻折枝二字的長劍。

而那位女子修建的茅屋,就在那顆老樹下,不過兩三丈。

其實那位墨家遊俠,坐在那顆大樹之上,看似言語輕佻,實則是向那名女子洩露了更多的“天機”,只是那女子對墨家遊俠早已厭煩至極,並未如何深思。

女子聽得煩了,隨手撿起一顆石子,朝那墨家遊俠扔去,墨家遊俠閃躲不及,屁股一滑,掉落下來時,“恰好”卡在那個樹洞之中。

然後女子輕笑之時,墨家遊俠捻老鼠屎一般,一邊用手扇著,一邊從樹洞之中,以兩指捻出那柄長劍。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隨後,便有了那場問劍。

二人年齡相仿,墨家遊俠以同輩之禮,領女子問劍。

女子三招落敗。

回到山門之後,女子便閉關練劍,幾乎未出過山門。

女子閉關之後,便有各種添油加醋的訊息從各處散佈而出,那名女子,連累整個洗劍峽,成為江湖之中的笑柄。

後來,江湖之中,敢有以此事取笑者,若是武功低了名氣低了還好說,但凡是江湖上有名之輩,或是所在門派在江湖之中有一席之地,所在山門,皆被那個墨家遊俠一一問劍。

小的不行,就大的來,大的不行,就換老的來。

要是老的也不行,就等著捱打吧,老子教你們怎麼做人,教你們怎麼教弟子。

再後來,那個年輕墨家遊俠,手持那柄折枝,以一人之力,挑翻了大半個江湖。

然後江湖中人才反應過來,那個屁顛屁顛跟在洗劍峽女子身後的年輕遊俠,其實脾氣不太好。

從此以後,江湖之中便無人再敢談及此事,倒是有人取笑那墨家遊俠的名字像個娘們,從來無災無殃。

墨家遊俠,名為木霜,霜殺百草的霜。

而那名洗劍峽女子,數十年過去,早已無人知其姓名,至於女子最後的去向,也無人知曉,有人說與那墨家遊俠結成了神仙眷侶,也有人說得了心病,在那洗劍峽中練劍成疾,最後鬱鬱而終。

陳年往事,又無史書記載,已不可考。

江山代有才人出,此後每一柄名劍問世,在江湖中都有一段故事。

鄧嬤嬤氣定神閒,與這位回到蜀地的公主殿下,還有有千言萬語,要一一道來。

吳思南則輕輕眯起眼睛,尋劍問劍之事,當時在場的知情者,只有那女子的洗劍峽同門弟子,女子一閉關,各種被人添油加醋大肆渲染的小道訊息,便在江湖中流傳開來。

以劍殺人尚可防,以言語殺人,任你劍術再高,又去殺誰?殺了人,就當真管用?

吳思南沒由來想起一人,或者說,是一具白骨。

當時與瓢兒從墨家前輩修建的拈花府地宮之中逃出,曾在那個地宮一間大廳之中,遇見一具白骨,居中高坐,以劍拄地,劍身上銘刻兩字。

白骨雖死,劍意依舊森森然。

鄧嬤嬤興之所至,又說了其中兩柄劍的故事,且兩人如今都還在世。

總共七柄劍,那第六柄,名為珠簾,是一個女子所得。

那名女子,原是大楚王朝之人,名字極有意思,姓莫,名為不惜。

莫不惜!

在那當年書香瀰漫的大羽王朝,莫不惜所在家族,在那洞庭湖畔,有一座種泉樓,在大楚王朝,有那“以書香種活泉,流天下德行先”的美譽。

閨閣少女之時,讀書極多,家族門規極嚴,早早給少女訂了門當戶對的親事,所以極少外出,見人自然也極少。

後來在那僅有的幾次外出之中,接連數次偶遇一個負笈仗劍遠遊至此的儒家門生,二人一同遊園賞花,片刻光陰,言語極少,卻言笑晏晏。

少女深居閨閣不得外出之時,儒家門生便站在樓外遠遠眺望閣樓,少女則趴在窗戶邊,雙手捧著臉頰,與那儒家門生遠遠對視,見他一眼,便可眉眼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