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隨即而來一句詩歌,瞬間擊在了他們的內心最深處。

.....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而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

.....

這句詩是對他們兩個的故事最貼切的解讀,他們明明對彼此都有愛意,然而卻不能在一起,為什麼不能在一起那?

原因有很多,歸根到底無外乎遺憾和錯過罷了。

自古以來多少的有情人到最後都不能成卷屬,這是千古的遺憾,也是最遠的距離.....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像胡躍坤和瑟琳娜因親身經歷而代入那麼深的,弗拉齊就是個中代表,他對什麼暗戀啦,單相思啦,愛而不得啦,覺得也就那樣。

弗拉齊可是一位有深度的詩人,人家寫詩講究蘊意,從來不糾結什麼情愛,追求的是人生的哲學思想。

所以到目前為止,他是失望的,認為這首詩歌比《未選擇的路》差遠了。

這時,臺上的陳天弘清了清嗓子,說了句所以(so)。

.....

【所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

“嗯?這句話有點意境了,對了嘛!不要光用扇情的詞語去形容距離,要用現象級的詞語才更為形象。”

弗拉齊提起了興趣,有了代入的感覺。

這句寫的很漂亮,寫出了“愛而不得”的距離殘酷,明明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可即便在風的幫助下,都做不到相互依靠,有股子悲慘人生的感覺。

隨後弗拉齊又聽到了“相互瞭望的星星,卻沒有交匯的軌跡!”,“縱然軌跡交匯,卻在轉瞬間無處尋覓!”....等等有著哲理性昇華的句子。

如果沒有後續的話,這幾句就是整篇詩歌的高潮所在了,使人生動理解了“距離”的無奈,令人越來越悲傷,越來越迷茫的找不到愛的方向,愛的終點。

正當大家都以為這首《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至此結束的時候,陳天弘醞釀許久的最後一句詩,用無比感傷的語氣誦出。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飛鳥與魚的距離,一個翱翔天際,一個卻深潛海底....】

此句一出,再也沒有後續了,因為已經將悲傷進行到底了。

在訴說了許多個“最遠的距離”後,這個答桉已經足夠令人悲愴和絕望了。

飛鳥與魚的距離有多遠?

是天海之隔的距離,是註定無法匯聚的距離,是連一句“我愛你”說出來都無法聽到的距離。

......

陳天弘是在接連不斷的嘆息聲走下舞臺的,說實話,在剛剛朗誦詩歌時,他自己都有一滴淚水在眼眶中打轉,除了代入了情感之外,還是為了廣大暗戀他的女孩子。

這個世界的陳天弘沒有暗戀過別人,依菲那是明戀,並且是相互愛戀的那種,所以也只能是別人暗戀他了。

“天弘,你的這首詩歌真的令人....令人,一言難盡啊!”

小劉第一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眼睛紅紅的,沒有淚水,但肯定代入了感情,就是不知道是暗戀別人,還是別人暗戀他了。

“是啊,唉,熱熱鬧鬧的詩歌節現在被你說的悽悽慘慘。”

“何止悽悽慘慘,我都看到有人潸然淚下了。”

“唉.....”

幾位國內詩人發表著意見,他們說的話是真實的。

陳天弘上臺前,場下熱熱鬧鬧的,他下臺後大家連話都很少說,大都相互看著嘆息了,至於“潸然淚下”也是有的。

詩人的情感本就比常人要多,感情戲自然也不會少了,全場總有那麼幾個代入較深的。

“最後那句解讀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