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希恩斯是面壁者計劃的背叛者,因為他利用了面壁計劃的資源,卻做了違反地球方針的事情。

可希恩斯的計劃又是成功的,因為即便真實意圖被發現,面壁者身份被終止,但鋼印一族仍然存在,他的計劃會一直被執行下去....

短暫的回想了一下希恩斯的事蹟,鄒應德收回了思緒。

面壁者既然只剩下羅輯了,而他也沒有專屬的破壁人,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就要開始劇情反轉了。

說實話,鄒應德有些激動....也帶著擔心,就這樣抱著糾結的心態,他繼續往看了下去。

.....

成為普通的人羅輯打算好好面對這美麗的新世界了,過去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場夢了,正巧此時史強也從冬眠中醒來,兩人相約去吃飯。

在吃飯的途中,羅輯又遭遇到了刺殺,刺殺他的人是一個智慧機器人。ETO組織雖然沒有了,可三體人的智子依然在貫徹命令。

還好史強救下了他,這件事讓他們重新升起了危機感,或許真的不該太過於樂觀,三體危機仍然存在。

兩人離開後去往了史強兒子的家,在這裡和一些友人的後代聊起了他們未曾經歷的時代。

當初他們冬眠後,人類為了應對三體危機,消耗了難以想象的資源,其代價讓當時的社會承受不起,大家開始質疑,付出這麼多到底值不值。

一邊是當代人快要餓死,一邊是所謂人類文明的延續,孰輕孰重?

從大義上來講,文明延續重要,可當你自己都餓死,你還會這麼想嗎?

飯都吃不飽了,還扯什麼的高尚!

至此一句足以改變整個人類歷史的名言出現了,也是《三體II:黑暗森林》很有名的一句話。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給歲月以文明,重點在文明,給文明以歲月,重點在歲月!

要在有限的時光裡追求更多的人生意義,而不是讓無意義的人生在時光中苟活。

這句話其實是給末日中的人類一個警醒,不能因心中的恐懼而陷入混亂和殘酷的社會狀態,文明的燦爛與否並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的,寧可獲得短暫的燦爛文明,也不能苟且偷生。

簡單點來說,就是人文原則第一,文明延續第二....

沒想到這個選擇反而使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在智子的封鎖下都突破了不少難關,不得不說,人性的解放必然會帶來科學和技術的進步。

而科技力量加強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自然就有精力去應對三體危機了。

因此又誕生的一句名言【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

“給歲月以文明,給時光以生命....”

鄒應德仔細品味著書中的這兩句非常有哲理性的名言,他非常喜歡這兩句。

因為從一個文藝工作者的角度來看,更為關注的不是文明的延續,而是人文主義的發展,如果為了生存完全的拋棄一切文化,那還不如毀滅。

在鄒應德看來,人類不應該只追求人生的長度,要只是追求歲月,自然可以將人生延展到文明,歲月只是人類丈量時間的尺度而已。

但給予歲月以文明,讓歲月進入了文明時代,那就不一樣了。

所以這段劇情是寫到了他的心坎裡,同時也驅散了一些擔心,畢竟一本作品的好壞還要看其深度的,很明顯《三體》是有的,單憑這兩句就能看出來。

.....

前文說過三體人的艦隊曾提前派出了探測器,總計有十個,不過最先到達太陽系的僅僅只有一個。

谷禱也就是說人類和三體人第一次實體性接觸即將開始了(之前三體人傳送來的智子不是實體),這個探測器的到來卻被人類解讀為,他們是來講和的,是來談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