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

聽到陳天弘用這四個字來稱讚科學家,朱彥霖一時間感慨萬千。

如果按照朱彥霖的看法,《流浪地球》,的確表達了對科學理性的尊重,特別是最後幾千名“飛船派”被凍死之後,隨即太陽爆炸....

在對人性反諷的同時,也是讚揚了科學家們對真理,對內心信仰堅持。

科學家們為了人類的生存可以奉獻自己的生命,這無疑是值得尊敬的。

但這只是一方面而已,的內容亦充滿了對人性的思考,用科學理性的成功與對人類劣根的失敗進行對比。

其結果更是引人深思,這才是洪濤他們看《流浪地球》後都思考了許久的原因所在!

誠然,帶著星球去流浪,這獨特的東方浪漫,很是震撼人心。

然而更注重對情感的挖掘,尤其在宇宙災變過程中對人類細緻入微的心理進行深入刻畫,在敘述太陽氦閃這樣的大浩劫面前,並未忘卻對人類精神世界的追問。

這一切都證明了《流浪地球》並不是完完全全的“硬”科幻,它並未脫離文學的軌道,依然以文學中的情感方式感染著所有的讀者。

與其說《流浪地球》是讚揚科學家們奉獻精神,不如說是在訴說人類堅毅。

人作為萬物之靈長,有著更高的智慧與能力,可以說地球上沒有哪一種生命比人類更加強悍。

即便人類也會犯錯,在面對災難時也會害怕,在宇宙中流浪時,也深知自身的渺小。

但人類有深刻的自省精神及修改不足的可貴優點。

因此書中的他們終於還是懷揣著希望踏上了漫長的流浪之旅,將人類的勇氣與堅毅永刻於星空之下。

....

“人性本複雜啊,劣性的一面無法避免,沒有誰能一直保持理性....雖說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不過在災難面前,有些錯誤是無法原諒的....”

“讚揚科學家!呵呵,這也沒錯!季老他們的確稱得上那句國士無雙!天弘說這個也是好的,大家需要的還是正能量”

朱彥霖在短短的時間內,想了很多。

他知道陳天弘所寫的《流浪地球》還有另一種核心思想,只是那種思想說出來,就要對人性進行批判,那是冷酷的。

而大家喜歡看到的都是向陽的一面,況且還是在頒獎典禮上,所以陳天弘選擇說好的一面,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朱彥霖現在更想和陳天弘聊聊他的新作品,到底是怎樣的構思。

要知道既然陳天弘能說出保證不比《流浪地球》差,那就證明他有足夠的信心。

這樣想著,朱彥霖的好奇心越來越重,開始有些期待頒獎典禮結束後的交談了。

他希望陳天弘能再一次給自己帶來驚喜。

.....

臺上陳天弘的獲獎感言還沒有說完,之所以停頓了些許,是因為場下的掌聲太過於熱烈了。

熱烈的都將他的聲音壓下去了,甚至連站在臺上的朱建樂都在鼓掌。

實在是他剛剛的那番感言確確實實的說到了每個人的心裡,連朱彥霖都認可了那句“國士無雙”,更別提其他人了。

別看朱彥霖被稱之為當代文豪,作協總部和華夏科學院在人們心中也是持平的,可嚴格來說,科學家更值得人們尊重。

文學是人類的精神世界,它能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而科學卻是在保障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生活方式更便捷,往大了說,是讓我們得以生存下去。

所以孰輕孰重,大家心裡都有桿秤的。

可知道歸知道,人們更為熟知的還是知名度較高的作家,說句有失公允的話,陳天弘現在的名氣都比一些科學家要高。

許多人都知道陳天弘的名字,對於那些科學家的名字卻叫不上來幾個。

他們工作性質就代表了是默默無名的,就算出一些論文,文章,也僅是圈子裡人知道而已。

哪怕像季太東這樣的大科學家,也會被人們選擇性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