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頭他們也是默契的拿起筷子,雖說他們心裡都有一肚子的話想問,不過,得先讓孩子吃飽飯啊!

十幾分鍾後,陳天弘打了一個輕微的飽嗝,給包廂做飯的大廚師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做的菜著實不錯,他吃的很舒服。

然而他的這個飽嗝,卻如同導火索一般,瞬間打破了包廂內平靜。

“陳天弘同學,我問個問題啊!《流浪地球》你最初是怎麼構思的啊!靈感是來源於那?”

“我也有個問題,《流浪地球》裡面的詩歌是不是沒有寫完啊?後面的你想好了嗎?”

“陳天弘同學,你有沒有寫《流浪地球》第二步的計劃,或者說最後的結尾,真就那麼結尾了嗎?”

“陳天弘同學....”

問題一個接一個從老人們的口中問出。

現在的他們倒像是求知慾很強的學生,反而陳天弘成了能解答問題的老師。

而李老頭和馬副主任相互看了一眼,眼神交匯處都迸出火花了。

兩人幾乎同時開口。

“陳天弘同學,透過《流浪星球》我看出來你對科學技術很尊重啊!這是正確的。科學就是真理,真理是需要我們去尊重的。”

“陳天弘同學,裡你對人性的情感和哲學的思考真是一大亮點啊!”

聽到馬副主任和李老頭的話,洪濤差點沒忍住笑出來。

心中在想。

這兩個老傢伙還端著那,明明想問問題,話說出來卻成了誇獎,人家陳天弘能聽出來嘛!

算了,你們不好意思問,那就我來吧!

“天弘啊!我看你在書中將人類分為了“地球派”和“飛船派”,你個人是屬於哪個派系?”

洪濤笑眯眯的問。

他的這個問話,讓馬副主任和李老頭眼睛一亮,洪濤的問題可謂之直指核心。

如果陳天弘選擇“地球派”那麼他傾向的肯定是人類的情感。

因為“地球派”是制定“流浪地球”計劃的人,他們帶著母星去宇宙中流浪,源於放不下內心的情感。

即便中描寫“流浪地球”計劃是科學的,是理性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人類放不下哺育自己生長的家園。

如果陳天弘選擇“飛船派”,那他的傾向完全是科學的理性。

拋開而言,單從科學的現實角度來說,“流浪地球”計劃沒有實施的意義,也幾乎實現不了,推進一個星球去走簡直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就是中也對“流浪地球”計劃提出了批評,文中說【推進地球的能量絕大部分消耗在無用的荷載上,也就是構成行星的地殼內部的物質】,這樣的資源浪費下,損害的還是地球的生命力。

說實話真當滅世的災難到來時,選擇宇宙飛船逃亡計劃是最合理,也是最具有科學的辦法,因為從現有科學的理論分析下,宇宙飛船更容易實現,也更容易讓人類生存下來。

....

陳天弘本來打算回答其他教授的問題的,可聽到洪濤的問話後,他沉默了。

“地球派”和“飛船派”所代表的含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前世的時候,選擇那個派系更合適人類,網友們在網上是吵翻了天,一開始就呈兩極化,誰也說服不了誰。

當時陳天弘選擇的是“地球派”,他這麼選的原因很簡單,東方人的故土情結....

可到最後卻是“飛船派”佔據了上風,因為作者劉慈欣說自己是徹徹底底的“飛船派”。

大劉是一個堅定的科學理性的支持者,只要看過《流浪地球》的人都知道,的核心設定是給地球裝上發動機,逃離太陽系。

這種設定但凡是學過幾年物理的人都明白,這是不可能的事,甚至可以說已經不是科幻,而是童話了。

那為什麼大劉還要這麼寫那?

陳天弘也是後來在前世看過他的專訪後才明白,不過那個說法,放到這個世界並不合適。

而現在對於這個問題,陳天弘是如此回答的。

“從災難學人類生存的方面來講,我是“飛船派”,從咱們的文化和個人情感上來講,我是“地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