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一千米以下的湖底。

探測器跟隨著幾隻醜陋的小魚,不斷地拍攝著。

一千米深度對魚類來說並不算太深,大馬哈魚一般就生活在這個深度。

不過這幾隻小魚則從未被科學家觀察記錄過。

“有點像是燈籠魚,不過沒有發光源,而且燈籠魚科的物種都在大洋裡。”

林飛看著水下探測器拍到的畫面,說道。

“發現新的魚類不是什麼大事,因為人類對海洋和湖泊瞭解的很少,有太多水生生物未被發現和命名。”

“如果發現新的哺乳動物或者鳥類,意義才更大一些。”

幾隻小魚遊得很快,沒多久就不見了蹤影。

林飛操縱著水下探測器繼續拍攝。

接著,水下探測器又拍攝到了大馬哈魚群活動的畫面。

林飛也沒有預料到,在漆黑一片的水下,竟然會有這麼多大馬哈魚生活。

水下的拍攝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過程有些波折,不過也有很多收穫。

接下來的幾天,林飛一直在科研船上拍攝水下的物種,他每天去的地方不同,拍攝到的影片也不同。

網友們起初看著高科技的科研船下水還有些意思,不過漸漸也覺得無聊。

畢竟科研本來就是枯燥的。

這天,林飛決定來到黃金列車的地方檢視。

他讓駕駛員把船停在系統提示的座標處,然後把水下探測器放了下去。

伴隨著一陣轟鳴聲,水下探測器朝著湖底深處不斷下墜。

影片的訊號也傳遞到影片上。

林飛開始拍影片後,船上的工作人員便開始無所事事的閒逛。

水下探測器一直是林飛一個人在操縱。

黃金列車是俄羅絲非常有名的傳說,俄國拾月革命後,內戰失敗的一方帶著大量黃金逃跑,最終在貝加爾湖被凍死,黃金和屍體隨著融化的冰面沉入湖底,再也不見了蹤影。

如果這個傳說是真的,那麼能發現探索出來倒也不錯。

林飛對這些黃金沒有過多的想法。

一方面是他沒有專門的裝置去水下開採,另外一方面就算他能拿走這些黃金,也帶不出俄羅絲的領土。

水下探測器不斷向下,越來越深。

光芒驅散了水底的黑暗,鏡頭中的湖水像是一塊發光的水晶狀果凍一樣,晶瑩透亮。

幾條深水魚從鏡頭的畫面中掠過。

網友們看著水下探測器的畫面,略有些無聊的聊著天。

【水下探測還要拍多久啊,這些魚都長一個樣,不如拍森林裡的動物有趣!】

【飛哥耐心真好!】

【也還好吧,能看到深海魚類活動的畫面。】

【主要是一直需要飛哥操縱控制,不能聽飛哥科普和看風景,少了些樂趣。】

【仿生魚不是也放下去了嗎?】

彈幕不斷湧來。

這兩天拍攝,林飛把仿生魚攝像機也放了下去。

他之前以為智慧仿生系列的攝像機必須在他一定範圍內才能使用,後來發現只要把跟蹤的目標設定成水下探測器,仿生魚攝像機就能跟著一起下去。

這樣,直播的畫面也可以切換到仿生魚的鏡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