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涼風習習。

林飛正在房間完成最後的剪輯工作。

字幕和配音都已經完成,不過要確保每一句話和字幕出現的時機都要剛好,所以要花費一些功夫。

影片剪輯並不單單是個技術活,更多的是耐心和細緻。

小傢伙們百無聊賴的陪著他。

邊牧很想和林飛玩耍,不過林飛在忙,它就沒有打擾。

雪貂躺在電腦旁邊,四腳朝天,已經睡得不省貂事。

這個時候,林飛摘下耳機,確定西伯利亞的第一期紀錄片沒什麼問題。

他看了一眼表,已經是晚上11點半了。

“總算是完成了。”

“直接釋出吧。”

林飛長出一口氣。

於是,他將自己製作完成的第九期的紀錄片第一專題發在了網上。

《環球紀錄第九期——探秘西伯利亞》,第一專題:北極圈和北冰洋

西伯利亞能拍攝的東西有很多,需要分成幾個專題製作。

這次的紀錄片一如既往在多個平臺釋出,包括華夏央視3套,海外BBC電視臺,以及其他一些影片平臺。

紀錄片記錄了一角鯨、北極熊、北極海豹等多個物種的活動情況,對於喜愛野生動物的人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接著,林飛的紀錄片火速登上熱搜。

#飛哥第九期紀錄片釋出#

這個詞條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飛哥終於又發影片了!】

【能做到兩個月一更我已經很滿意了!】

【不知道北極光剪輯進去沒,上次的北極光是真的精彩!】

【讓我去看看有幾個鏡頭我在現場!】

粉絲們很興奮。

這件事在網路上掀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波瀾,不過林飛沒有再關注後續的情況。

他開始著手準備水下探測器的事情。

能探測一千米深度的水下探測器,造價往往很高。

不過涉及到國家級別的科研,這些錢就不是什麼事情了。

華夏科學家曾多次到貝加爾湖考察,胎生貝湖魚就是華夏科學家考察的時候發現的,不然的話這種魚也不至於名字這麼直白。

別的魚叫青魚、草魚、白魚、鯉魚、鯽魚,華夏科學家發現這種胎生的神奇小魚只有貝加爾湖特有,於是就叫胎生貝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