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4章 精確規避(第2/2頁)
章節報錯
自語般呢喃著,呂雉面色已是好看了許多。
“陽侍中往長陵,共攜役、吏幾何?”
聽聞此言,就見陽毅面色稍一滯,頗有些做作的掰了掰手指,方一拱手。
“稟太后,臣往長陵,確攜衙役、計吏各二十,另有東、西市吏各三人。”
“若合臣在內,當有四十七人?”
說到這裡,陽毅趕忙補充道:“臣至長陵不久,東、西兩市市令亦至,當為四十九人!”
聽到這裡,呂雉心裡終於是長出口氣,連帶著眉宇之間,也帶上了些許輕鬆。
陽毅前往長陵,剛剛好帶了四十九個人?
賬,根本不是這麼算的~
在‘無詔書、虎符,不得調動五十人以上’的規定中,‘五十人’中的人,特指甲士!
甲士,在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兵卒,牽強附會一點,也頂多再算上衙役、鄉勇之類的準武裝。
至於陽毅口中的計吏、市令,乃至於東西兩市的市令,都是不算作武裝人員的。
——計吏,也常被人稱為‘刀筆吏’,放在後世,其實就是會計!
市吏,說好聽點是官吏,說難聽點,就是東、西兩市的稅吏,收稅的!
東、西兩市市令倒是高階些,好歹算是四百石的官員。
但無論是官還是吏,陽毅帶去長陵的這四十九好人,有一半以上,都是不算做武裝力量的。
什麼?
這些人都腰配長劍,孔武有力?
拜託~
這可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漢室~
別說官員了,但凡不是家徒四壁的農民,成年男子腰配長劍,習武強身,不都是正常操作?
再說了,如今長安周圍區域依舊匪盜不絕,治安狀況相當一般,這些人跟著陽毅出城,帶上防身的傢伙也沒啥大不了的。
真正讓呂雉感到欣賞的,是即便如此,陽毅依舊帶去長陵的人數,精準控制在了五十人之內!
——在‘私自調動五十人以上就是謀反’的情況下,要說陽毅調動這四十九人是巧合,那就是騙小孩兒了。
如此細心、嚴謹,絕不落人口實的做法,顯然讓呂雉心中,對陽毅的感官又高了一個臺階。
至於‘陽毅在說謊’的可能性,則沒有出現在呂雉的腦海當中。
也不是說呂雉有多信任陽毅,而是陽毅的說辭,是有考證渠道的。
——內史衙役、計吏,以及東、西兩市市吏,都必然是王陵撥給陽毅的!
這個撥調數字,無論是從王陵那裡,還是內史的衙役呼叫檔案,都是能查到的。
再者,作為九卿之首,王陵不可能蠢到撥五十人給陽毅,去做涉嫌謀反的事。
哪怕再退一萬步,起碼比起呂臺那句‘陽毅大概帶了百十來號人’,陽毅親自道出,精確到個位數的具體人數,也更容易令人信服。
既然陽毅呼叫內史人員,並沒有涉嫌‘無詔調兵超五十人’,那這件事,就只剩下一個關鍵了。
“長陵田氏,卿欲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