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9章 蛇鼠之議(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安,尚冠裡。
華夏史上,第一塊明文記載的貴族聚集區。
自高皇帝劉邦定都長安,一直到新莽篡漢,尚冠裡,便一直是漢室權力金字塔尖的象徵。
原因無他:非功勿侯、非侯勿相爾。
在漢室,非劉姓子民所能達到的最頂峰,便是二十一級軍功勳爵的最高一級:徹侯。
而徹侯的身份,意味著此人曾在軍隊立下過不世功勳,也意味著此人在理論上,隨時都具備被拜為丞相的資格。
除了‘非侯勿相’的政治潛規則,武人身份在漢室的政治成分加持,也是相當可觀。
——漢之長吏,非立有武勳者所不能任!
就是說在漢室做官,無論是多小的部門,只要是一把手,那就必須是有軍方履歷,且立下過一定武勳的人才能擔任。
如縣一級單位的縣令、郡一級單位的郡守,中央朝堂的三公九卿屬衙,乃至於三公九卿掌控下的分支部門,都無例外。
通常情況下,漢縣令大都是縣尉轉正;郡守則多為中央朝堂的‘中郎’群體外放。
至於長安朝堂有司屬衙的一把手,那更是從地方提拔上來的佼佼者。
這樣一來,漢室的政治體系中心思想,也就很明確了。
——沒當過兵?
滾去當一輩子刀筆吏吧你!
這很容易理解:縣尉,乃一縣治安、地方武裝掌控者;即便是在內陸的‘和平地區’,一縣之地也會掌握至少百人的正編武裝,以及數倍的青壯。
如果沒有‘殺敵xx個、斬首xx級’的履歷,那別說從縣尉升任縣令了,就連縣尉的位置,都不可能坐得穩。
郡守那就更不用提了——人均帶有‘中郎’底子的漢家郡守們,無一不是文武雙全的猛人!
蓋因為‘被任為中郎’的先決條件,是在邊郡戍邊達到一定年限,且立下顯著的功勳!
用後世的話來說,漢中郎,就是邊防部隊中的戰鬥英雄,被漢室中央視為未來的儲備幹部。
至於從地方升任到中央,亦或只是從縣令升為郡都郵、從郡守升為九卿有司屬臣,也都無時不刻需要‘武夫’身份做背景。
漢室官場奉行的人才選擇標準,其實主要就兩條。
一、嘴上沒毛,辦事不牢——資歷要老。
二、相由心生,帥的可靠——醜的不要。
這兩點,說白了就是一要熬資歷,二要長得帥。
但這兩點,在足夠顯赫的武勳面前,其實都可以忽略。
只要你是個很能打的將軍,那即便你還不到二十歲,你也可以像霍驃騎那般,成為青史之上第一個還沒加冠成人,就位列軍方二把手的大人物!
同樣的道理,只要有拿得出手的武勳,那即便是鳳雛龐統,放在如今的漢室,也絕對可以位列相宰,而不為外人所輕視。
想來也正常——如今位列朝班,執掌大權的那些個開國元勳,在二十年前,可都還只是劉邦的狐朋狗友,多販夫屠狗之輩!
有幾人能是大帥哥?
又有幾人是什麼‘積年老吏’?
所以說到底,在漢室做官,其實只有一個亙古不變的要訣。
——武勳!
而尚冠裡,就是漢室武人階級最頂端的那一批人,所聚居的地方。
只不過和大多數封建王朝一樣:任何特權階級中,都會或多或少的摻入一些蛀蟲……
·
“陽氏二郎,果真要分門別戶?”
絳侯府,在今日迎來了幾位舉足輕重的‘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