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毅的堅持、老爹陽城延的默許之下,陽氏二郎始傅別戶的事,便算是敲定了下來。

不知是出於當家嫡母的氣量,還是出於對長安物論的忌憚,夏氏一邊幫陽毅收拾著家當之餘,還遣人送來了一些財物。

準確的說:是陽毅即將分離出去,新組建的小家庭所要用到的啟動資金。

“這……”

饒是對此時的錢幣有心理準備,但在看到被奴僕搬入房內的兩個大箱子時,陽毅還是被嚇了老大一跳!

此時,市面上的錢幣還並未統一,從故戰國六強各自的貨幣,到春秋時期的刀幣,市面上都有所流通。

但要說貨幣信譽最好、百姓接受度最高的,那無疑便是秦半兩錢。

二十六年前,始皇嬴政一統天下,旋即開始了自己的大統一之路。

首當其衝的,便是關乎天下統一之後,與各地貿易往來息息相關的貨幣。

至於後世聞名遐邇的書同文、車同軌,那都是之後的事情了。

作為華夏曆史上第一個統一政權的締造者,始皇嬴政也是十分具有魄力的做下交代:鑄錢半兩,外圓內方,寓意天圓地方也。

就此,華夏曆史上第一種統一貨幣:秦半兩錢,便出現了。

現如今,距離始皇嬴政統一天下、發行半兩錢才過去不到二十六年,距離始皇駕崩、秦廷滅亡,也才過去不過十五年。

最關鍵的是:在秦王朝覆滅之後,天下又經歷了四年多的楚漢爭霸,以及一直延續到漢太祖劉邦駕崩的異姓諸侯之亂。

不嚴謹的說:直到劉邦駕崩前幾個月,漢室最後一位異姓諸侯(長沙王預設忽略)——燕王盧綰逃亡匈奴,漢室才算是徹底統一。

開國皇帝劉邦到死,才將將完成版圖的基本統一,帝都長安都沒被建造完成,就更別說什麼統一貨幣了。

天下飽受戰亂之苦上百年,四海貧困,漢室也是對蕭何所制定的政治綱領一脈相承——秦家剩下的東西,修修補補,能用就用著先!

包括寫做《漢律》,讀作《秦法2.0》的法律條例、幾乎完全照搬的政治體系、乃至於與秦絲毫不差的地方行政體系,都是‘漢承秦制’最有力的證據。

法律都能在《秦法》的基礎上盜版,錢幣,那就更不用說了。

——半兩錢能用,就先用著唄~

反正天下百姓也習慣了,無為而治無為而治,還是少折騰,讓百姓好好發育發育再說。

如此複雜的時代背景下,陽毅這麼一個漢官,在家中得到嫡母送來的‘秦幣’,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可問題的關鍵在於:秦幣的‘半兩’,是真的每一枚錢都有半兩重……

秦、漢度量衡基本一致,一斤的重量取長、寬、高各一寸(2.3cm)的黃金重量為標準。

換算到後世的度量衡,一漢斤,便約等於258g,大致等於後世華夏常說的半斤。

此時的一斤又為十六兩,秦幣又每一枚重半兩。

這就意味著每一枚秦半兩,重量都有足足八克以上!

而此番,嫡母夏氏給陽毅送來的,足足有二萬錢……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從老爹陽城延那裡,陽毅也大概能拿到相同數量的資金。

四萬枚半兩錢,加在一起,重足有一千二百五十漢斤!

“呼~”

“還得專門找個車,就為了搬這兩箱錢……”

要是在後世,陽毅有300kg錢要搬,那就算是把腰搬折了,陽毅也肯定不會覺得累!

但在此時,這幾萬枚銅錢,對於一個即將組建,且什麼都沒開始組建的新家庭而言,卻顯得稍有些捉襟見肘……

“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