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此事,給陽城延著實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但很快,陽城延便從這股消極情緒中緩過神來,輕揮揮手,示意陽大稍離遠些,便率先向著不遠處的空曠地走去。

見此,陽毅也是心領神會,快步跟上去,默不作聲跟在了老爹側後方。

“昨日晚間,去疾回告老夫:太后本欲和親匈奴,然為陛下所力阻。”

“今議和之事,亦已為太后定下章程——吾漢家獻金、玉、糧、茶、布等財貨,另贈妙齡女百,以安胡。”

嘴上說著,陽城延不由稍側過頭,目光深邃的望向陽毅。

而陽毅也在這股目光注視下,流露出了些許沉重的神情。

在那日,陽毅同父親陽城延的交談過後,陽氏一族對如今朝堂格局的應對方案,便在陽城延的‘自作主張’下制定下來。

——老大陽去疾,被陽城延舉薦至長樂宮,以做為陽氏‘順從太后’的誠意。

而陽毅,則繼續維持‘天子心腹’的人設,伺機回到劉盈身邊。

至於陽城延自己,則不參與到雙方的明爭暗鬥當中,只待長安城建造完成,便告老請辭,回鄉歸養。

呂雉‘酬封為侯’的建議,自然也被陽城延以‘無甚功勞,不敢毀太祖高皇帝之盟約’而婉言拒絕。

雖然對這樣的結果不甚滿意,但陽毅也只能將這理解為:古人所特有的生存智慧。

陽城延的盤算,左右不過是無論如何,陽家都能在長安中樞,留下一支有政治存在感的血脈。

但陽城延的這個安排,卻讓陽毅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如果自己能成功,那陽毅有九成以上的把握,斷定老爹陽城延、大哥陽去疾,都能得到天子劉盈的寬恕。

甚至連‘寬恕’這個概念,都很可能不會出現在劉盈那個傻小子腦海當中。

但如果自己失敗,那無論是自己,還是老爹陽城延,亦或是大哥陽去疾,恐怕都會被呂雉所報復。

——陽城延這個選擇,說好聽點叫左右逢源,誰都不得罪;說難聽點,這就是狡兔三窟,把誰都給一起得罪了!

尤其是在呂雉這種小肚雞腸的人面前,陽城延的舉動,幾乎必然會被呂雉理解為‘不忠’,或是‘忠了,但沒完全忠’。

為了不讓老爹、老哥為呂雉鞍前馬後,最後卻落得淒涼的下場,陽毅也只能逼著自己。

——必須成功!

——必須改變原有的歷史軌跡,讓歷史上的孝惠帝劉盈,成為真正大權在握的明君、雄主!

而今天,陽毅不惜拼著‘被人議論’的風險,來到老爹工作的橫城門建築地,便是因為:陽毅迴歸朝堂的時機,已然出現……

“大人。”

稍一拱手,陽毅便意味深長的望向陽城延。

“今日辰時,舞陽侯攜妻小、僕從數百人,鮮衣怒馬,自東城門歸長安。”

“嗯……”

就見陽城延緩緩點了點頭,又略帶蕭瑟的嘆口氣。

“該是時候了。”

“依二郎之意,日後,可仍于禁中未央任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