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錄的所有均由本站會員制作上傳,純屬個人愛好並供廣大網友交流學習之用,作品版權均為原版權人所有。

本站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權,如果版權所有人認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會損害你的利益,請指出,本站在確認後會立即刪除。

本站僅提供儲存空間,屬於相關法規規定的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的網路服務提供者,且未直接透過收費方式獲取利益,

適用於接到權利人通知後進行刪除即可免除責任的規定。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群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Copyrig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執行時間:0.394447秒

ICP備案號:湘B2201000813網際網路出版資質證:新出網證(湘)字11號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文網文[2010]129號

夜涼如水。

在陳景從崑崙出來的時候,舉目望去,千里之內,滿目瘡痍,一片澤國。那時的他只覺得心焦似焚,花了數天時間將所有傾瀉而出的水收了,卻已經有許多人的家園毀在了洪水之中。

這種情況不是陳景想要的,但是如果讓他再面臨一次那樣的選擇的話,他依然會這樣做。只是,這卻讓他的心有些亂了起來,過往的一切思想意境都像是空中樓閣山間雲霧一樣飄搖起來,他沒有回繡春灣,而是在大地上行走起來。

當他雙腳一步步的踩在地上時,他的心才平靜一些。

陳景回頭看了一眼那棟屋子,屋中燈光暗淡,心中突然很想為自己再立下一條規則:“非信不救,非求不救。”

他一邊走在黑暗之中,一邊想著,最終還沒是沒有定下來,不過,卻有另一條訓言在自己心中成型。

“人有辱,隱解之。”

陳景相信,如果自己這次如果能夠處理的更隱秘一些,為人遮羞,他們一定會不會這樣對自己。他手中提著的白狽並沒有多大,捏著他的勁脖,白狽初時是辱罵,後來又變成了哀求。陳景一直沒有理他,當他來到一處小亭時,他突然伸手在空中,攝來一個甕,將白狽塞入甕中。

白狽大聲哀求道:“真人,請您饒了我這一回吧,我再也不敢了,我家中尚有一妻一女,我若被封禁,她們必定要被人欺凌。”

“你即知這些,又何必去欺凌別人。”陳景問道。

“真人,小妖知錯了,小妖再也不敢了。”白狽在甕中大聲哀求。

陳景看著裡面被塞成一團的白狽,沉默了一會兒,繼續說道:“知與不知,我無從分辨,但是你種下惡因,不能因你一句知錯就消泯,你必須承擔這個惡果。”陳景說到這裡頓了頓,過了一會兒又說道:“你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恥辱,他們都不想你再活在這個世間,那麼我就封禁你到他們老死吧。”

“啊,不要啊,真人,不要啊……”

“你放心,我會佈下禁制,每月的月初夜色最濃時,你能夠吸納到天地間的靈力,這樣可以讓你不至於死去。如果你告訴我你家在哪裡,我可以去告訴你的家人,告訴他們你被封禁在這裡,讓他們每月的月初來探望你。”

白狽見陳景鐵石之心,求之不動,言語立即變得汙穢起來,謾罵不斷,說道:“你豈會這麼好心,你這個淫道,你有什麼資格來管我。”

陳景任他罵著,等他罵完後,說道:“我確實不是真的道人,我叫陳景,司職天下的雨水。”

“你是司雨天神?”白狽仍是不信,陳景卻是在甕上快速的畫了幾個玄符,抬起那風雨亭,將那個甕按入了亭下的土中,放下亭子,放下的瞬間,白狽已經快速而焦急的說道:“我家住在藏劍鋒上元洞。”

風雨亭壓下,白狽的聲音也就消失了。

陳景又在亭子的四根柱子的最頂和最下方各畫上了一個符文。

當天夜裡陳景便去了離臥虎城百里左右的世藏劍鋒的上元洞,找到了那白狽的妻女,讓他意外的是,那女子居然是人間女子,而且是人間富貴人家的女子,現在聽說白狽被封制在了臥虎城後就央求陳景能將她帶著臥虎城來,她無法再在那裡住下去了,找不到了吃食,不敢出去,而且不用過多久就會有山中別的妖怪欺上門來。

陳景答應了她們,將她們從上元洞中帶了出來,路上果然有些妖靈出現,言詞無禮,在被陳景施法術驅趕走後不敢再靠近。

那女子本是人間富貴人家的女子,名叫竹韻詩,是在家中彈琴之時被白狽攝到了藏劍鋒上元洞中。生的那個女兒雖然是人類,卻有妖異之處,她看到了陳景法術驚人,希望陳景能收她女兒為徒弟,陳景沒有答應,那女子便一路低泣,說自己的女兒一定活不了多長時間了,在臥虎城中一定會被燒死的。

陳景在沉思了一會兒之後,說道:“我為她種上禁制封印吧,讓她能像正常人那樣的過活。”

白狽的妻說道:“禁制封印雖能讓她現在妖異消失,難保以後不出現什麼事,萬一再出現奇異之處,難保不被人當妖怪殺死。”

陳景暗思,現在她年紀幼小,種下封印必須是很微弱的,等她長大了,封印也許就會不管用了。但是他現在實在不想將一個人帶在身邊,想了一會兒後說道:“我傳你一篇《神明守身經》吧,常誦此經,即使是遇到了一些鬼魅妖物也能保你平安。”

說完又攝來一棵大柳樹,取出樹心,轉眼之間雕刻成一個人像。又在那巴掌大的人像額頭點下,一道金紋出現,又慢慢的暗淡下去,最後只留下一道暗金色的印記。陳景又在神像身上勾勒出幾道線條,乍看上去就像是在刻劃人像衣服,仔細看去原來卻是畫著一個個符文。

一會兒後,他想了想,又在人像的背上刻下了一篇《神明守身經》,只是這一篇與以前的《神明守身經——涇河篇》不同,這一篇裡面的內容加了不少,包括了涇河篇,又多出了一個司雨篇,這是陳景自離開崑崙之後又重新悟得的一些東西加在了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