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崇禎很滿意這一任宣大總督,不止一次當著滿朝文武誇獎耿如杞有擔當能任事。

崇禎皇帝是個性情中人,看上誰了,怎麼都好。

吃了袁崇煥的癟後並沒有痛定思痛。

所以準了耿如杞急需修復宣大境內一千二百里邊牆的奏疏,交由戶部調撥錢糧。

宣大邊牆已經是千瘡百孔,修繕一新絕無可能,朝廷拿不出這麼多錢糧,只是批准修建幾處要緊地段。

耿如杞已經想好了,得到朝廷修繕邊牆的錢糧後,一半用在大同一線,一半補貼給黃毅完成東山堡修築興和城。

有黃毅在關外扼守這兩座城池,張家口長城一線,相對安全。

現如今最不放心的就是大同一線。

上一次被文官武將坑得差一點丟了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耿如杞根本不放心那些嘴上忠心耿耿的總兵、副將、參將。

不得已,只能調督標營參將耿章華去大同防備林丹汗賊心不死搞偷襲。

他其實想得挺美,張家口一線的安全交給準女婿,大同一線有親兒子,他這個宣大總督自然穩坐釣魚臺。

耿章華分不開身,他認同黃毅的理念,一樣的覺得強軍是練不出來是打出來的。

他在大同不是老老實實固守,而是實戰練兵,他親自率領鐵甲家丁有計劃地出邊牆洗劫緊靠邊牆的部落。

有一千五百兵強馬壯的鐵甲家丁可用,只有幾十幾百青壯年的察哈爾或者土默特中小部落哪有反抗的餘地?

耿章華反過來打蒙古人的草谷,軍隊天天都能吃到牛肉和羊肉,日子過得美滋滋。

但是他淺嘗輒止,麾下人馬絕不追出邊牆二百里範圍。

這相當於是給土默特或者察哈爾諸部一個默契,邊牆二百里外任由你們放牧,接近到二百里內就得被搶劫。

韃子雖然全民皆兵也不能長年累月集結兩三萬兵馬跟宣大軍對峙,他們也要生產啊!

所以土默特或者察哈爾的部落都開始往西、往北遷徙,讓出邊牆外二百里的緩衝地帶。

耿章華給黃毅寫信說明了沒法赴約的原因後,還建議安排一部分已經向根據地臣服的小部落去大同一線的邊牆外放牧。

承諾他的人馬能夠保障牧民的安全!並且告訴黃毅。

東山堡的修建速度太慢,建議黃毅直接插手。

黃毅看到來信後笑了,現在不是被地盤不夠困擾,僅僅是壩上地區就有後世的兩個江蘇省那麼大。

而是因為強敵環視,沒有安全感,必須趁著建奴跟孫承宗在大淩河鬥法,無暇顧及蒙古大草原的機會徹底幹掉喀喇沁諸部。

根據地暫時不缺地盤,缺的是人口,黃毅跟耿章華用不著虛偽客套,回信時直接否了分一些根據地小部落去他那兒的建議。

繼續要求耿章華派遣一部分家丁收容從陝西逃荒、逃兵災的流民。

同意開了春就派人前去接管並沒有完成的東山堡。

說實話,哪怕宣大不給錢糧,黃毅也願意把東山堡修建成混凝土地基的石頭城。

那兒離張家口才十里路,以後人口多了完全可以擴充套件東山堡的北城牆背靠城池圈起周長四五十里的廠區。

如果按照後世的演算法,十五里方圓能夠有五六十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