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章華記性不錯,把黃毅的話記在心裡了。

他得知林丹汗果然跑來大同耀武揚威敲詐勒索,更加把黃毅佩服得五體投地。

耿章華已經從黃毅口中瞭解清楚了,知道林丹汗是個志大才疏欺軟怕硬的慫貨,知道他不得人心。

所以在耿如杞召集宣大的文官武將問計之時,兵強馬壯的督標營耿參將康慨陳詞。

他的言語中極度鄙視林丹汗,揚言親率督標營兵馬和鐵甲家丁,必然能夠震懾察哈爾韃子讓他們不敢有痴心妄想。

宣府、大同、太原包括延綏鎮、寧夏鎮等等九邊重鎮經常性遭受韃子襲擾,根本做不到把韃子抵禦在長城一線。

韃子越過長城的目的就是搶劫,大明朝廷的官兵早就麻木了,習慣了。

明末更是每況愈下,絕大多數文官武將都採取守城自保,任由韃子飽掠幾天後自己退出長城。

邊民的死活文官武將基本上不去管。

林丹汗親自率領數萬兵馬殺氣騰騰奔大同一線而來,宣大總督麾下當然不會有哪個文官武將主動出頭。

衙內耿章華如此高調,準備率領兵馬跟林丹汗較量,宣大的文官武將哪有可能反對?

其實武將們基本上沒有發言權,是打是和,都是文官做主。

林丹汗率領兵馬來大同一線挑釁這件事真的不好處理,宣大總督問應對之策還不能搪塞。

那些文官正在面面相覷之時,不知天高地厚的衙內率先跳出來攬下這件棘手的事兒,諸位大人當然樂得順水推舟。

耿章華話音剛落,頓時馬屁聲四起,什麼類似於爹是英雄兒好漢,虎父無犬子等等說了一大堆。

耿如杞雖然知道文官武將的尿性,但是這些讚揚耿章華的肉麻話聽在耳中還是相當舒坦。

年紀大了,肯定擔心愛子有個閃失,但是這段時間耿章華的表現不俗,算得上敢戰能勝。

再加上擴充到足一千五百的鐵甲家丁都是精選的九邊精銳騎兵。

有錢好辦事!

這些家丁的家卷都遷來宣府、張家口安置了,每戶給了三十畝旱地,人人感恩戴德。

這些家丁都是老兵,都有跟韃子惡戰的親身經歷,戰鬥力母庸置疑。

所以耿如杞欣然同意耿章華親領督標營趕去大同。

臨別時,老父親肯定要交代些悄悄話。

無非是,如若事不可為,莫要好勇逞強,大同城高牆厚,存糧足夠半年開銷,只需入城固守,虎墩兔就會無可奈何。

耿章華擔心父親變卦不肯他去救援大同,所以滿口答應,表示一定穩紮穩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天阿降臨》

二月底,耿章華就已經帶領宣大總督標兵營兩千人馬,外加一千五百鐵甲家丁趕去了大同。

他沒有如絕大多數文官武將那般緊閉城門堅守不出。

而是率領督標營人馬和大同總兵官杜文煥、延綏東路副將曹文詔集結的八千兵馬跟氣勢洶洶的林丹汗列陣相對。

窮瘋了的林丹汗真的是紙老虎,真的不是為了攻城掠地而來,僅僅是想多撈一些好處!

見一萬三千宣大軍嚴陣以待,數千鐵騎軍容嚴整,大有一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架勢,他頓時就不橫了。